是什么在夏夜狂欢

在一个类似码头的空地上,搭着一块大白布,上面投放着电影。底下人们一排排地坐着,欢声笑语不断,在水上还漂着几只占满了人的小船。这是《天堂电影院》中我喜欢的一个场景,因为它满足了我对夏夜的渴望:露天电影。

是什么在夏夜狂欢

还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学校会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每月组织两次放电影,在一幢教学楼侧边的草坪上。

在放电影的那天,我们翘首以盼地关注着天气,晚读都比平时更大声了。学校的小卖部也会在那天迎来一个高峰,因为大家好像都喜欢吃着零食看电影。那时候的我对电影还不怎么感兴趣,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遛弯,或者在单双杠上聊天,借着电影台词声作为背景。

之后在大学里,我所在的学校社团组织也组织了几场露天电影。

看到一则影评说到,在战争的影响下,彼时的西西里小镇上,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度匮乏,靠着看电影来取得片刻的欢愉消遣。本片也在通过欢快的背景音乐和一干诙谐的人物形象,极力地营造一股欢乐的氛围,来反衬出背后的精神匮乏。

是什么在夏夜狂欢

拿我自己来说,中学时代精神是匮乏的,在严禁的校园里,我们一心读书,每天三点一线,没有其他的业余活动。所以在放电影的时候,我们才会异常兴奋,沉寂的校园也会在一夜之间异常热闹。

大学时代精神是匮乏的,上课自由散漫,下课忙于琐事。以求放几场露天电影来寻找安逸舒适的感觉。

现在生活精神是匮乏的,整天钻于手机,疲于网上社交。虽然现在露天电影很少了,但广场上的LED大屏幕和街头歌手也可以制造一派狂欢气象。

是什么在夏夜狂欢

阿桑在《叶子》中唱道:“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人们开始把精神上的匮乏与狂欢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现今主张孤单独处的时代,愈演愈烈。但是并不是因为狂欢导致的人们精神匮乏,相反,狂欢可以成为精神寄托,承载人们的精神记忆。

《天堂电影院》其实就是一本回忆录,它讲述了一个离家30年,功成名就的大导演,回到家乡参加一位挚友葬礼时,所回忆的故事。这一段回忆是他的精神记忆,是他在罗马赖以生存的寄托。

所以说,是什么在夏夜狂欢,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