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银行“天坛式”股权结构思考

​​2014年12月23日,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中原银行”,前身是河南省十三家城市商业银行,致力于打造河南省域银行。

2017年7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代码1216.hk。

中原银行的股东比较多,而且股东持股比较分散,没有持股10%以上的股东。


中原银行“天坛式”股权结构思考

中原银行LOGO

一、“天坛式”股权结构现状

1.“天坛式”股权结构

从股权结构现状来说,中原银行股权相对分散,实际单一大股东是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仅直接持有约7.01%股份。

中原银行的高管们宣称中原银行形成了基础股东、主要股东和大股东(战略股东)三个层级的“天坛式”股权结构,基础股东为持股在2%以下的原13家城商行众多股东;主要股东为5-8家持股在2%-5%的股东;大股东(战略股东)为3-5家持股比例在5%-10%的股东。

2.股权结构现状

截至2017.12.31,内资股股东中:

第一大股东,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1,407,285,479股,占比7.01%;

第二大股东,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1,156,751,425股,占比5.76%;

第三大股东,河南盛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753,000,000股,占比3.75%;

第四大股东,河南光彩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持568,000,000股,占比2.83%;

第五大股东,河南兴达投资有限公司,持566,395,712股,占比2.82%;

第六大股东,郑州康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持474,836,916股,占比2.37%。

此外,在外资股股东中,部分企业持有相当数量中原银行H股,比如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家海外公司持726,000,000(L)股,占3.62%(根据一些报道,中民投在进一步增持中原银行H股,截至2018年5月4日,通过场内增持2.75亿股,共持股约5%);比如上海华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直接持573,964,000(L)股,占2.86%。

总之,中原银行大股东包括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基础股东包括河南盛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光彩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兴达投资有限公司、鄭州康橋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华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二、“天坛式”股权结构成因

1.城商行自身发展历史因素

从分散原因来说,历史因素起主要作用。城商行起源自城市合作社,设立之初就吸引多元股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尤其坏账因素,又吸引到较多股东。

2.十三个城商行合并因素

中原银行由河南省十三家城商行合并组建而成。中原银行吸收合并十三家城商行,形成国资相对控股,民营资本占绝对多数,但单一民营资本又占比很小的格局。

3.部分其他城商行股权状况

在实践中,城商行发展自合作社性质,股东原本较多。在长期发展和探索中,往往形成股权都是比较分散的状况。

比如北京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ING BANK N.V.(荷兰商业银行),持股13.03%(截至2018.3.31),第二第三大股东分别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8.63%)和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8.59%)。

比如上海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30%(截至2018.3.31),第二第三大股东分别是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有限公司(持股6.48%)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8%)。

比如江苏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7.73%(截至2018.3.31),第二第三大股东分别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56%)和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54%)。

比如南京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法国巴黎银行,持股14.87%(截至2018.3.31),第二第三大股东分别是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2.41%)和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43%)。

比如中原银行办公楼隔壁的郑州银行,第一大股东郑州市财政局,直接持股9.22%(加上间接持股,共持股12.33%),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分别持股4.92%、4.70%、4.50%、4.25%和4.05%,郑州市财政局和郑州市国资委相对控股。

三、“天坛式”股权结构效果和作用

1.保障经营权

从作用来说,股东分散有利于平衡股东势力,和凸显经营权,降低来自政府方面的直接行政干涉能力。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能够在中原银行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保障既能拥有政府资源支持,又方便进行市场化经营薪酬管理

2.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监督效果

当然,股权多元也会有一些不利效果。股东多元,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对大股东的监管意愿,并不利于大股东对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使公司治理出现新的问题。

注: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公司成为公众公司,股东的多元化难以避免,大股东的监督效用有弱化倾向。部分美国金融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更高,公司治理出现失败是美国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善公司治理效果是一个更广泛和更重要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