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傳說,西安「的哥」

9月3日晚22:37,拎著箱子站在航天城B口的小張經歷了一場“生死抉擇”。

她身量不高,比陝西姑娘的平均身高還矮了那麼一點,人又長得瘦,要穿過層層人群順利走上616路公交,從操作路徑上來說是有些困難。

再說,這趕巧了又是剛開學的日子,全國各地五十多萬的學子聚集在西安,而西安四分之一以上的學子又集中在南大學城,要麼從火車站來,要麼從北客站地鐵2號線來,除去少部分坐飛機、乘班車的,剩下的都集中在了616公交上。

小張有些發愁,要知道她28寸的行李箱裡裝滿了來自家人的愛心,帶著這麼一件可愛的累贅去擠公交,只能說是難上加難。

行吧,那就打車。

花錢買舒服也不是什麼難事,習慣性地想打開約車軟件,桌面上找了一圈也沒看見app圖標。

哦,原來是前幾天的“順風車事件”,讓她爸媽擔心的夠嗆,居然強迫她卸載了這些約車軟件。

行吧,就當是為了不讓父母擔心,為自己的安全考慮,老老實實地打出租吧。

“師傅,陝師……”

“揍(走)擬(呢),上扯(車)。”

小張心說這司機真厲害,師大的“大”字還沒說完呢,都知道我要去哪兒了,點個贊。

司機接過她的大箱子,利落地塞進了後備箱,誰知道她前腳剛坐進車,後腳又跟上來一個女生。

行吧,拼車就拼車,有車坐都不錯了,而且拼車還能安全點,只是這“XX小區”是什麼地方,從沒聽過呀。

小張心下有些不安,但轉念一想坐車不疑,疑車不坐,她在外上學這麼些年不就靠著這點覺悟頑強存活至今的嗎。

可惜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完全打消了她的疑慮。

就像小張告訴我的那樣,她的三觀在這短短的乘車30分鐘之間得到了毀滅性的重建。

江湖傳說,西安“的哥”

▲西安出租車丨圖源網絡


據小張描述,司機師傅先是同維護交通秩序的交警吵了一架,原因是他在地鐵站門口拉人,會影響到這塊繁忙路段的運行。

吵完架後司機師傅氣沖沖地上了車,油門踩大,一個轉彎就拐進了小道,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大招,急剎不斷,活生生讓小張體驗了一把“巔峰人生”,要不是路邊的建築足夠熟悉,她甚至以為自己來到了F1賽場。

遠遠不止,也許是一路紅燈頗多,讓司機師傅的脾氣有些容易爆炸,總之,走公交車道被電動車擋了一下要“禮貌性”問候一句,過馬路的奶奶婆婆們走得有些慢了,還要追加一句全家問候。

最後,司機師傅還直接要求她支付十五塊錢的車費,理由是開學時間坐車人多,漲價了。


小張委委屈屈給我吐槽的樣子仍然記憶猶新,我身邊也不止有一個小張,還有更多的小王、小李、小趙......甚至我自己,都碰到過這類司機。

拿我本人來說,在南大學城待了三年多,僅航天城到師大這條路不知走了多少遍,遇到過很多的哥,不外乎是開著比亞迪的車,走著法拉利般的狂暴路線,甚至不止一回碰到過在車裡吞雲吐霧的司機。

勉強把前者解釋為“個人駕車習慣”,後者卻是怎麼都離不開從業素質的問題了。

其實,西安的哥的“瀟灑”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2017年1月14日,天涯論壇出現一篇名為《西安,何時能讓學子平安歸家?》的帖子,曝光了出租車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攔截校園大巴的事件。

送學生回家的校內大巴被出租車團團圍住,不準出行,原因是搶了他們的生意。有些學生為了趕車,只能被迫改乘出租車,有些甚至因為阻撓而錯過了回家的飛機、火車。讓人質疑的是,相同的事情早在2016年的暑假期間就已經發生過一次了。

前一年夏天的劇情,在後一年的冬天又一次如數上演,先前鬧事的司機受到處罰後安分了,整個行業的“裡子”卻依然“換湯不換藥”,繼續映照出這座城市並不光鮮的另外一面。

江湖傳說,西安“的哥”

▲西安出租車集體罷工丨圖源網絡


出租車往往代表著一個城市的“臉面”。

西安的“臉面”卻顯得不那麼好看。

2016年5月31日,因為網約車的火爆,西安市大部分出租車開始抗議罷工。然而由於西安市出租車長期以來存在的服務問題,市民群眾們罕見地對此表示喜聞樂見,甚至在網上出現了“求求你們罷工長一點”的段子。

西安市民的“群嘲”並不是空穴來風,需得是以“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心態在網絡上大吐苦水。

“拒載、拼車、開口要價”,是一張張頑固的狗皮膏藥,死死地黏在“西安出租”這個名詞上。

2018年8月9日,微博上曝光出“西安出租車拒載乘車,追出吐乘客一臉”的話題,光從名字看來就已經很是驚奇了,沒想到內容更為驚駭。

說是武女士在解放路附近打車,說出目的地自強西路後,被司機拒載。武女士隨即下車,打算拍下車牌號投訴這輛出租車的拒載行為。哪能想到對方不但跟著下了車,還對武女士罵罵咧咧推搡,最後居然對已經坐上另一輛車的武女士吐唾沫。

從服務業的角度來說,這位司機一沒能遵守職業道德,無故拒載,二沒能尊重乘客的權利,隨意謾罵、侮辱消費者。往大了說,七歲小兒尚且知榮知恥,而這位司機卻連成年人的“臉面”都不要了。

江湖傳說,西安“的哥”

江湖傳說,西安“的哥”

2018年7月12日,西安交通運輸局為了提高西安出租行業的服務質量,出臺了企業、車輛、駕駛員十八條管理規定和處罰懲戒措施。在2017年5月也早有“禮讓行人”的強制規定開始執行。

西安出租車行業“亂象”,與其說是懲罰力度不夠、監管不到位,不如說骨子裡還沒能完成從“賺錢營生”到“服務乘客”的轉變。

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西安出租汽車協會發布的駕駛員從業資格報名來看,入行門檻低是整個行業轉變面臨的首要問題。

五條報名條件中有兩條涉及駕駛能力要求,除去六十歲的年齡設限外,學歷只要求初中學歷或同等水平以上。

誠然,熟練、規範的技術是成為出租車司機的必要條件,但除此之外,是不是應該在入行的第一關,就徹底強調從業素質的重要性?

一切整治都是為了讓“服務”做的更好,可這種“好”依然帶著強制意味。要想真正地“好”起來,需從開始就樹立起服務理念,再結合行業監管、乘客監督,方能形成西安出租車業真真正正的良好風氣。

江湖傳說,西安“的哥”

1982年,西安第一家出租車公司成立,而今已36年光陰。與年輕、充滿活力的網約車相比,西安出租車業就像是步入中年的成年人,穩健、壯大,卻缺乏變通。未來的路很長,在網約車的擠壓下,留給西安出租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西安的哥”是個傳說,曾在西安這塊江湖上留下許多“奇聞”,“禮讓行人”整治一年了,“十八條鐵規”真正落實了,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傳說會否繼續譜寫下去?

從現狀來看,《西安旅遊產業倍增計劃(2018~2021年)》已於11日印發,旨在進一步優化西安市旅遊結構性改革,促進“吃、住、行、遊、購、娛”“商、養、學、閒、情、奇”要素提升,推動“旅遊+”產業融合發展。這“吃”自不用多說,我們大西安美食在抖音上的紅火非浪得虛名,“遊、購、娛”的產業鏈也已初步形成。

但“行”這一塊,就需要咱西安“的哥”們穩住心態,改改自身的“暴脾氣”,爭取將“奇聞”變成“軼事”,助力大西安在旅遊改革的路子上騰飛一把。

今日話題:對於西安出租車,你有要吐槽的或者要誇獎的地方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