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出於對垃圾分類的好奇,長安君喜歡上了《中餐廳》這檔節目,引誘長安君的不是美食,而是長安君對於法國垃圾分類做法的欽佩。

以前小時候,總以為垃圾就只是垃圾。十幾年前,上高中時,無意間發現街上的垃圾箱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當時,有些垃圾不知道怎麼區分,久而久之,這樣的分類就形同虛設了。不知道當時你怎麼想?

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垃圾回收量具體是多少?都有哪些居民參與了垃圾分類?……很多關於垃圾的問題,最近在碑林區出現的一款神奇設備——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據說,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將日常的生活垃圾按類別投入回收箱,不僅將有效的資源回收利用,還能得到返現獎勵。

既能給垃圾分類,還能得到報酬,還真有點新鮮。

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小黃狗”吸引市民關注 | 圖來源網絡

“小黃狗幫我們變廢為寶,又保護環境。以後可以慢慢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我家小孩子跟我說,以後喝了的飲料瓶要收集起來,等數量多了下去投小黃狗。”這些小小的細節,也得到了社區居民們的認可。

“小黃狗”究竟是怎樣的一款神器?

作為一種新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項目,小黃狗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先進科技,從而實現對生活垃圾前端返現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末端集中處理的“物聯網+智能回收” 新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投入小黃狗的垃圾會經過專門的企業將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使得垃圾成為再生資源,通過舊衣物、金屬、廢紙等垃圾分類,以此提高再生資源利用。

那怎麼理解小黃狗的科技+智能呢?

這和小黃狗的使用不無關係。大夥只要在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上輸入手機號碼,或者掏出手機使用小黃狗App掃一掃,回收機的箱門就會自動打開。箱門打開後,大夥將廢紙、紡織物、金屬、塑料瓶等各種垃圾分別投入不同的箱子。

緊接著,回收機會對投入的垃圾進行智能識別和稱重,最後根據不同廢品的市場價格計算返現金額,不僅提高百姓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還從源頭推進垃圾分類減量。

等到回收機的垃圾滿箱後,小黃狗通過自建的配套收運系統,讓專業的回收員出現,再駕駛統一的回收車把垃圾送往正規的分揀機構或者再生資源中心,以實現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小黃狗”垃圾分類運輸車輛 | 圖來源網絡

小黃狗更厲害之處在於它的生活垃圾流向透明。小黃狗研發了大數據分析系統、天犬反欺詐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垃圾減量,做到垃圾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最後變成了什麼都清晰可見。

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碑林區除了近期在酈景豪庭、幹休所家屬院等社區投放智能“小黃狗”外,今年4月份,還在所轄區的酒店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將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不可回收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這是碑林區從宣傳到具體行動的一種踐行,將宣傳推廣垃圾分類到踐行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理念落到了實處。垃圾分類考驗的其實是一個區域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在垃圾的眾多出路中,要做好垃圾的焚燒、掩埋、變廢為寶等等都繞不開前端的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垃圾分類。只有垃圾分類做好了,之後的很多環節才能安全實施。

其實,我們國家的垃圾分類提出已經很久了。自2000年開始在8個試點城市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總體而言進展緩慢,收效甚微,垃圾分類工作基本形同虛設。

垃圾分類,知易行難。如今,“小黃狗”通過現金獎勵刺激,可以極大地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從源頭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同時,“小黃狗”通過統一的回收車及時趕到清運,將垃圾送往正規的分揀機構或者再生資源中心,做到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實現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國外垃圾分類回收箱 | 圖來源網絡

那發達國家對於生活垃圾是怎麼處理的呢?

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雖然生活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垃圾處理鏈條上的“標準配置”,但每個國家因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分類方式、分類效果、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就拿日本來說,一般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因為“減量化”對於土地資源極度稀缺的日本來說是最為迫切的需求,因此,減量效果顯著的焚燒發電成為其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

再比如德國一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塑料等;澳大利亞一般分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不難看出,國外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再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

而在我們國家,生活垃圾一般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堆肥、資源返還。

深圳是最早提倡垃圾分類的城市之一,在開始試點時,垃圾認錯門、站錯隊的現象時有發生,為防止這些問題的出現,出臺《深圳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方案》,市民得到了一份《指引》,裡面記錄了垃圾分類的詳細名錄。比如,投放的玻璃瓶要清洗乾淨,燈泡電池要保持完整乾燥……讓人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為直觀的瞭解。

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垃圾分類,固然重要。但絕不是在小區門口擺幾個分類的垃圾箱就算完事的。

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全鏈條行為,垃圾分類的四大環節,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哪個環節有問題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或者白乾。

今年4月份,看到多家媒體報道,雁塔區選擇5家機關單位,5所學校和5個社區進行試點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按照官方介紹,爭取今年年底將垃圾分類工作覆蓋全區40%的機關單位、學校和社區。

首批試點單位會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按照“四分法”對垃圾進行分類。有毒有害垃圾由專業公司回收,而像包裝紙盒等可回收垃圾則交給廢品回收公司,所產生的收益全部返給垃圾分類用戶。而廚餘垃圾及其他垃圾,在現有回收途徑不完善的情況,暫時統一運送到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待廚餘垃圾回收處理系統完善後,就可以實現分離。

如今四個月過去了,不知效果如何,剛開始多方位宣傳,如今不見官方發聲,先不說年底的目標能否實現,就生活垃圾分類是否按當時說的“四分法”來完成,還尚不清楚,而且回收處理系統是否完善也沒有了下文,這樣未免太過於虎頭蛇尾了。

也難怪讓一些人產生質疑:居民做到了源頭分類,環衛企業能做到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嗎?如果最終只能“殊途同歸”的話,那居民前面弄得再好有什麼用?如果前三個環節都很好,那處置時不科學、不規範,胡弄,那前面的垃圾分類又為什麼呢?

智能垃圾回收站“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我國垃圾分類宣傳畫 | 圖來源網絡

生活垃圾分類既要求居民在前端將生活中產生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進行分類投放;又要求在中端對各類生活垃圾有效分類收集、運輸;同時還需要在終端配套建設各類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再利用生態產業鏈,真正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這麼說想必大夥都明白,要把垃圾分類這事做好,就得全鏈條、全覆蓋,這樣才能真正取得好結果。

最後,長安君想說,垃圾分類工作涉及千家萬戶、諸多部門,包含多個環節、多個層面,也不能斷定是某一方的責任。但對於大西安來說,生活垃圾分類是必須進行的工作,早動比晚動強,多動比少動強。

行穩方能致遠。這次碑林區“小黃狗”的出現,從城市化精細化管理角度說,無疑走在了大西安的前列,但能否讓西安的生活垃圾分類進入正軌?我們翹首以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