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子洲重拾农业种植 开辟产业化发展新路途

编者按:天道酬勤,春华秋实。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春风,陕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追赶超越,用心讲好陕西故事。近日,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特策划“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魅力榆林”主题采访活动,并走进榆林各个区县,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成就。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罗赟鹏):一路秋风,一路歌,一路山川,皆画册。9月6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魅力榆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了位于榆林市南缘的子洲县,了解这里昨日千沟万壑黄土沟,如今漫山遍野金元宝的发展故事。


榆林子洲重拾农业种植 开辟产业化发展新路途

榆林子洲县老庄沟村苹果园 (摄影 罗赟鹏)

子洲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榆林市南缘。1944年从绥德、米脂、清涧、横山等县划地建县,为纪念革命烈士李子洲而命名。县域面积204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37万亩,全县总人口30.39万(2017年),其中农业人口27.88万。子洲县地跨暖温带与中温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大理河、淮宁河从西、南部穿境而过,两川道素有“米粮川”之称。

1944年陕西榆林子洲设县,这与榆林其他市县(区)相比,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县,在那时,子洲与陕北的其他地区一样,人民都是靠山吃饭、看天吃饭。改革开放后,子洲县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开山造田,发展农业。

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子洲人民为改变落后面貌,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某求发展,使子洲兴起了以苹果、核桃等为代表的果业经济;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经济等。

“九十年代,子洲种植黄芪等中药材的面积已达到十四万亩左右,农民种好后,由药材收购贩子收集起来,销售到全国各地。”子洲县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榆林子洲重拾农业种植 开辟产业化发展新路途


榆林子洲县的葡萄 (供图 子洲县委宣传部)

“这里的苹果树,树龄最大的已有三四十年了,九十年代子洲的很多山头上都种了苹果树,秋天一到,满山的大果子,看就让人很高兴。”子洲县老庄沟村村主任王新年说。

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向山要地成为子洲一段时期里的常态,这对于产业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子洲县来说,更是促使农民对山地、林地的开垦,因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子洲县的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农民的腰包也不断鼓起来。但是,面对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活跃,相较于农业收入增幅来说,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要比农民单纯务农来的更多,更快。因此,很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其他行业,造成了农村劳力的缺乏。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在采访中看到,很多地里耕作的人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以上。

劳力缺乏,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农作物附加值少,使子洲在近些年来出现了弃地、弃园现象,大批的果树被砍,药地被荒废。面对这些问题,近些年来子洲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坚持“五位一体”的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和“五措并举”的推进方式,使农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环境治理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形成了陕北黄土沟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榆林子洲重拾农业种植 开辟产业化发展新路途


榆林子洲县种植的中药黄芪 (摄影 罗赟鹏)

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子洲县重拾过去农业产业,把以草果、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以黄芪、黄芩为主的药材业,作为三大重点产业,大力培养拓宽产业道路。现在草果、核桃面积,已达到19.1万亩和17万亩;羊子、生猪的年出栏量已达到57万只和18万头;药材种植的保有面积已稳定在12万亩,突出推广了早作农业、果树栽培管理、舍施养殖、大相栽培、养殖防疫和植物病灾保障等技术,总结推广了一系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深化了农产品加工和初级农产品的绿色与有机化程度。例如,以黄芪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子洲县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其与43户中药材种植大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种植大户的新品种引进、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户均年增收约6万元。而且,公司雇佣还农民68名(其中贫困户16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

又如子洲县天赐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15000顿黄芪饮品项目,可直接向社会提供工作岗位62个。项目完成后,年可转化当地黄芪资源3000吨,尤其是本项目所带动的10万亩黄芪种植基地的建设,每年需要参与的劳动力5000余人,带动当地人民共同致富。


榆林子洲重拾农业种植 开辟产业化发展新路途


榆林子洲县中药材种植基地 (摄影 刘君慧)

近年来山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行,使子洲的主要经济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子洲县内生产总值已有2013年的48.5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55.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已有2013年的5551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124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7395元提高到2016年的9046元。

榆林子洲重拾农业种植 开辟产业化发展新路途

榆林子洲县老庄沟村村主任王新年(摄影 郭克强)

随着农业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子洲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而且整个子洲的农村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子洲县自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推行“双包双推十覆盖”以来,共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完成投资35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投资1500多万元,群众自筹200万元,截至2016年底,累计完成美丽乡村家园建设改造710户,新建房屋203户,惠及农民近2.5万人。

40年,子洲农业从个体农户种植到集体合作社化发展,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精细化管理农业,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化发展,随同改革开放的号角,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壮实子洲的经济,让人民劳有所获,劳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