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關於開展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營口:關於開展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營口:關於開展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乙腦”是什麼?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的病原體於1934年在日本發現,故名日本乙型腦炎。1939年我國科學家分離到乙腦病毒,解放後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改名為流行性乙型腦炎。

營口:關於開展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本病主要分佈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經蚊傳播,多見於夏秋季。臨床上急起發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徵等,重型患者病後往往留有後遺症,屬於血液傳染病。

乙腦感染大揭秘

乙腦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與許多動物(如:豬、牛、馬、雞、鴨、鵝等)都可以成為本病的傳染源。其中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乙腦病毒通常在蚊--豬--蚊等動物間循環。有報道表明從蝙蝠中分離出乙腦病毒,認為蝙蝠可作為本病的傳染源和長期宿主。


營口:關於開展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乙腦主要通關蚊子叮咬而傳播,庫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種都能傳播本病,而三帶喙庫蚊是主要傳播媒介。


營口:關於開展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營口:關於開展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多數呈隱形感染,顯性感染與隱形感染之比1:(300-2000)。感染後可以獲得比較持久的免疫力。乙腦流行具有嚴格的季節性(夏秋季),乙腦病例主要集中在10歲以下兒童,以2-6歲組發病率最高,大多數成人因隱形感染而獲得免疫力,嬰兒可以從母體獲得抗體而具有保護作用,但是近年來成年人病例有增加趨勢。

發病過程 

當人體內乙腦抗體水平低、感染病毒足夠多時,經過10-15天潛伏期後,病毒即進入到血液循環,開始出現病毒血症。高熱、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腦的三大重要症狀。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為4個階段:

1

初期

起病急,體溫急劇上升至39~40℃,伴頭痛、噁心和嘔吐,嗜睡等,病程1~3天。

2

極期

體溫持續上升,可達40℃以上。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重症患者可出現全身抽搐、強直性痙攣,甚至中樞性呼吸衰竭。

3

恢復期

極期過後體溫逐漸下降,精神、神經系統症狀逐日好轉。經過積極治療大多數症狀可在半年內恢復。

4

後遺症期

主要有失語、癱瘓、智力障礙、癲癇等,癲癇後遺症可持續終生。

乙腦的防治措施

 控制傳染源 

及時隔離和治療患者,患者隔離至體溫正常。但主要傳染源是家畜,尤其是未經過流行季節的幼豬,故要搞好飼養場所的環境衛生,人畜居住地分開;應用疫苗免疫幼豬,以減少豬群的病毒血症,從而控制人群中的乙腦流行。

 防蚊、滅蚊 

防蚊、滅蚊是預防乙腦病毒傳播的根本措施。應消滅蚊子滋生地,滅越冬文和早春蚊,重點做好牲畜棚等場所的滅蚊工作,減少人群感染機會;使用蚊帳、蚊香,塗擦驅蚊液等措施防止被蚊子叮咬。

 保護易感人群 

預防接種乙腦疫苗。目前我國使用的是地鼠腎細胞滅活和減毒活疫苗,保護率可達60%-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