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 奮楫揚帆——吉林省檢察機關改革創新亮點掃描

勇立潮头 奋楫扬帆——吉林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亮点扫描

勇立潮头 奋楫扬帆——吉林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亮点扫描
勇立潮头 奋楫扬帆——吉林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亮点扫描勇立潮头 奋楫扬帆——吉林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亮点扫描

★ 前言 ★

“這裡的設備真是太先進了,不僅能掃描身份證、能叫號,還能在大屏幕上看到案子辦到什麼程度了,連下一步要去哪個窗口辦理都給分配好了。”家住東遼縣的李大娘來檢察院辦理業務,在使用了檢察大廳管理系統後感慨地說。

如今,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內,像東遼縣這樣的智慧檢務大廳已經成了“標配”。近年來,從重拳打擊電信詐騙到依法保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從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到護航未成年人成長,我省檢察機關各項司法體制改革亮點頻現,多項創新舉措在全國推廣,唱響了檢察工作的“吉林style”。

勇立潮头 奋楫扬帆——吉林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亮点扫描

形成司法改革“吉林模式”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要求,成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金鑰匙”。吉林檢察機關用這把“金鑰匙”拉開了改革大幕,形成了令人稱道的“吉林模式”。

回憶起司法體制改革前自己的工作狀態,曾任長春市九臺區檢察院公訴科科長的梁海燕用了“案多人少、案牘勞形”八個字形容:“科裡8個人承擔著每年四五百起案件的起訴工作,其中有1名是剛畢業的大學生,3名是從外單位和其他部門新調入的人員,不能獨立辦案。當科長前,我每年承辦一兩百件案子;當科長後,每天開會、管理佔去大半精力,剩下的時間就是為每起案件審核把關,有時還要手把手教新同志,一年只承辦了15起案件。”

在基層院,有梁海燕這樣經歷和感受的檢察官大有人在。“案多人少”不僅影響了案件辦理的精緻程度,還存在辦案責任落實難的問題。案件承辦人對案件沒有決定權,層層上報層層把關後,再由分管領導拍板,造成“辦案者不決策,決策者不辦案”的局面。

作為全國司法體制改革首批試點單位,省檢察院敢於第一個“吃螃蟹”,探索了“四位一體”的改革模式:設定“八道關卡”,“過五關斬六將”層層篩選,讓真正優秀的專業人才走上一線辦案崗位;緊緊抓住辦案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制定了上至檢察長、下至輔助人員的“全主體”責任清單,基層80%的批捕起訴案件採取獨任制辦理,辦案速度跑贏了受案速度;內設機構改革“拆廟減官”,省檢察院將原有的34個處室合併為9部1委,各市州檢察院整合為8部1委。各基層院整合後,全面解放了生產力,檢察官們卸掉了事務性工作包袱,全力以赴投入到案件辦理中,梁海燕們曾經的苦惱已經不復存在。

“上下同欲者勝”。自下至上的改革願望,由上到下的頂層設計,使檢察改革“吉林模式”屢獲中央肯定並在全國推廣。據統計,改革後的省檢察院一線業務人員比改革前增加了15.4%。“十年可以不再要人了!”省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部長曾天在被問及是否還存在“案多人少”矛盾時如是回答。

擦亮公益訴訟“吉林名片”

初夏的陽光灑在清亮亮的伊通河上,微風吹過,在檢察戰線工作了35年的伊通縣檢察院民行部副部長王鐵柱眯起了眼睛。如今距離他2015年發現河水被汙染,向伊通縣住建局發出檢察建議書已經過去了快三個年頭。

“是公益訴訟方式最終解決了河水汙染問題。2016年2月,省檢察院根據調查結果向省政府發出對伊通河上游汙染實施跨區域治理的檢察建議。在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中,省級檢察機關向同級政府發檢察建議,這在全國是首例。”省檢察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起案件得到了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時任省長蔣超良的重視和批示,省、市、縣三級政府對檢察建議聯動落實,將伊通河流域汙染治理納入全省“十三五”發展規劃徹底解決。該案由基層檢察監督開始,最終撬動了涉及全省的伊通河全流域治理,實現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最佳效果。

隨著一些地方經濟活動的不斷拓展,某些人動起了歪腦筋,打起了壞主意,將“黑手”伸向公共利益空間,濫砍盜伐、毀林耕種、非法採礦、汙染水源和過度開發現象頻發。

2015年7月,作為全國首批公益訴訟試點單位,我省檢察機關打響了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衛戰,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全省公益訴訟工作在全國實現了“十個第一”,最高檢充分肯定了吉林省對推動全國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突出貢獻。

“生態問題單靠一個部門解決不了、也解決不好。只有舉全省之力,才能擦亮這張‘吉林名片’。”省檢察院檢察長楊克勤這樣詮釋。2017年初,省檢察院以“專項行動”為抓手,以長白山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為重點,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監督。9月25日,全國第一份由省級黨委出臺的《關於支持全面開展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推動法治吉林建設的意見》出臺,對各級政府,特別是行政執法部門支持配合公益訴訟工作提出了要求。

公益訴訟試點工作推行兩年多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771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179件;督促恢復受損林地溼地7.9萬公頃,清理非法堆放垃圾4000多萬噸,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9.8億元,極大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

提振服務發展“吉林速度”

2017年春節剛過,長春市綠園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邢立明就來到長春通立汽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企業法律“秘書”的身份,向公司人員講解如何解決業務運營中的涉法問題。員工們都說:“我們有這樣的秘書,真棒!”

為響應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吉林新一輪全面振興發展“三抓”戰略,省檢察院黨組深切意識到,檢察機關必須有所擔當。為此,他們提出以百名檢察長走進千戶重點民營企業、聯繫千項重點建設項目的“雙千服務”為載體,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架橋鋪路、排憂解難。截至當年4月底,全省三級院檢察長與1050戶重點民營企業、1058個重大項目完成“一對一”對接,對接率達100%。

某房地產公司沒能及時支付農民工工資,存在群體上訪隱患,檢察機關與該公司和當地政府部門多次協商,最終解決了拖欠的農民工工資問題;某民營企業勝訴後,判決長期沒有執行,經濟損失遲遲得不到賠償,檢察機關依法啟動執行監督程序,幫助企業化解法律難題……“雙千服務”自啟動以來,以高效務實贏得一片點贊。“省檢察院‘司法要嚴、政策要活、效果要好’的12字方針讓企業家有了主心骨,能甩開膀子放心投資、安心創業。”省人大代表、長泓水利工程公司董事長王寶森說。

2017年4月28日,楊克勤檢察長帶隊深入長春市臨河街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工地實地踏查。該項目負責人趙文傑表示:“檢察長到工地瞭解項目進展情況,主動解決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我們非常感動,雙千服務是對項目建設者的最大支持。”

“雙千服務”開展一年多來,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共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1452個,獲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充分肯定。

華章尚待續寫,拼搏未有窮期。“今年和未來一個時期,全省檢察機關將以‘強化監督、維護公益、創新發展’為著力點和動力,以‘品牌創建年’為主題,服務振興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與監察部門合力反腐,強化法律監督,加強公益訴訟,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打造檢察‘鐵軍’,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奮楫揚帆、續寫新篇!”楊克勤檢察長信心滿滿。

勇立潮头 奋楫扬帆——吉林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亮点扫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