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人才如何培养?专家们这样说

中国纪录湖北讯(湖北日报讯记者周寿江)乡村振兴,人才先行。2018年9月15日,一场主题为“乡村振兴与文旅人才培养”座谈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与会专家认为,高校要及时调整旅游人才培养计划,细分专业方向,与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接轨。增加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相关的科目,并在课程中融入乡村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人才如何培养?专家们这样说

广阔乡村,发展文旅产业大有可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寿江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教授发言时说,文旅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需要大批优秀的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文化创意、经营服务人才。他表示,乡村文旅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为政府、企业培养、输送人才多,对学生前往农村就业的意识引导不够;乡村中青年外出务工多,文旅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本土人才难培养,本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更是存在断层现象;人才激励政策力度不够,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就业的政策及落实力度不够,关于各类人才在农村就业的福利待遇、子女上学、科研平台支撑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够明确等。

与会专家建议,乡村则可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以及各类科技文化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委会或乡村文旅企业挂职、兼职,发挥专长,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搭建情感联络平台,鼓励在外的优秀企业家、大学毕业生以及务工农民返乡,通过资本合作、项目投资、提供旅游服务等方式参与文旅产业开发。

政府部门则可从科研补助、创业扶持、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回归乡村、扎根乡村。

另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华路介绍,该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此前组织教师,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编制了通城县麦市镇,通山县大路乡杨狮坑村,英山县石头咀镇栗树咀村,黄陂区长岭街羊角山村,罗田县平湖乡黄家垸村等近十份旅游扶贫规划。近期,为武汉市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的30个贫困村编制贫困村旅游扶贫规划。旅游管理系将“田野党建”品牌牢牢扎根荆楚大地,通过挖掘自身人才、知识资源,发挥科学技术优势为贫困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解决方案。

座谈会由荆楚党建网、中国基层党建网等单位主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