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伤害我们了吗

冯小刚伤害我们了吗

“你们对我的仇恨由何而来?我伤害过你们吗?”冯导这次可能是真被激怒了。言语间隐含的带着被恶意攻击的委屈和对攻击他的网民的不解。

真的!好像冯导并没有伤害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并且有些作品确实是有一定水平的。像《唐山大地震》《芳华》……当然说冯导偷税,影响国家的税收,从而间接的影响了国家对百姓的福利投入,这好像也说得过去。但我相信,大部分攻击冯导的网民不是真正出于这种“忧国忧民”的原因。

发自本心的说,我即不喜欢冯小刚,也不喜欢崔永元。但我更反感那些麻木追随崔永元痛骂冯小刚的网民。因为这些网民今天骂冯小刚,明天就有可能骂崔永元。后天可能就是刘强东了……他们的攻击本身就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说,只是缓解无聊,体现自己价值感的一种手段而已。

说他们盲目性也不确切。他们的攻击对象还是有迹可循的。简单说,有五个特征。

第一、是名人效应。他们攻击的要么是名人,要么是轰动事件。比如:他们不大可能攻击我。因为即使他们字字珠玑,也很难引起别人的关注。

第二、是近因效应。这里有蹭热度之嫌。也就是说,冯,崔打得火热,他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玩命煽风点火。可热度一过,即使冯小刚真偷税了,他们也懒得评论一句。

第三、木桶效应。当攻击一个人时,特别是在网络上,网民只会看到冯小刚的缺点。而看不到其丝毫的优点。就像木桶装水,不在于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最短的。

第四、是从众心理。网民的观点有一定的盲目性,自己不动脑子,人云亦云。目的只不过想将事情炒大。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味道。

第五、是马太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谴责冯小刚的一方占优势,那么很快这种趋势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支持他的人会越来越少。

那么冯导在这风口浪尖上应该如何呢?简单,“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现在的解释,愤怒,基本无济于事。反倒勾起了攻击你的人的欲望。

就像当年邓丽君的歌曲被定性为靡靡之音。大家还不是偷着听,偷着录嘛!你拦得住吗?后来解禁了!加上新的流行歌手层出不穷。这时,就是有关部门有意引导邓丽君的潮流,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说,冯导放宽心态。过一段时间,就算是你想让别人骂你,恐怕你都要花钱雇人家呢,而且钱少了还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