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詩萬餘首,這幾首特絕!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海州是連雲港市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有詩的沃土、詩的靈感、詩的情愫、詩的傳承,僅清朝嘉道時期本土詩人優秀作品被集中收錄的就達3000首。回溯海州歷史,詩緣深篤,詩意濃厚。

今天,小編從這些古詩中選出5首,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它們背後的故事。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這首抹字詩

填補中國碑刻史上的空白

《看龍洞偶成》

明 林廷玉

幻化成溟濛,丹崖一洞空。

地靈呼即應,應是訝相逢。

詩末跋文:“明弘治十二年,餘以工科給事中言□□□□□□□事謫判海州,重九日遊此,閩人林廷玉謹識”。

林廷玉在明朝時候是工科都給事中,職位相當高。但是由於他個性秉直,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就得罪了明孝宗被貶到我們海州做通判,在重陽節的這一天他到孔望山來登高玩賞,當時他也學古人到龍洞前去尋訪仙人,對著龍洞說話,龍洞有迴音回應了他,林廷玉覺得遺憾之餘也有感慨,於是就寫下了這首五言小詩,其實這首詩清淡怡然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他在後面加的這個題記卻很讓人費解。

題記說的是,明弘治十二年,我以工科都給事中身份向朝廷上報了這麼一件事情,因此事被貶到海州來,重陽節到這裡來遊玩,福建人林廷玉慎重的寫下這句話。重陽節酒多抒發憤慨,可第二天酒醒以後他一看有點不對勁,居然把對皇帝的不滿刻在了石頭上,那時封建專制已經加強,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已經出現了,為了避免麻煩,就將這句話給鏟去了,成了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抹字碑。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我們國家研究碑刻的專家一直都相信中國有抹字碑,但一直都找不到實物來證明。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在我們孔望山就發現了這塊碑,它就填補了中國碑刻史上的這個空白。現在它的拓片就保存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展覽館裡面,而且已經載入大學的歷史教材。

這首懷古詩

隱藏著滿山芳華的故事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節選)

宋 蘇軾

戲將桃核裹黃泥,

石間散擲如風雨。

坐令空山出錦繡,

倚天照海花無數。

相傳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時,發現縣衙對面“山嶺高峻,人路不通,了無花卉點綴映照”。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叫人用黃泥裹著桃核做成彈丸,閒暇時便一顆顆往山嶺上投。幾年下來,竟然“花發滿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宋熙寧七年(1074),蘇軾由杭州調任密州前,特地造訪海州。當年8月15日,蘇軾到達海州,與好友蔡景繁同遊海州石棚山,憑弔北宋通判海州的文學家石曼卿。蘇軾對石曼卿的仰慕,一方面是因為石曼卿在仕途上和蘇軾一樣,也是多遭厄運;另一方面,石曼卿在生活態度上也和蘇軾相似,擁有豪放不羈的性格。所謂英雄惜英雄,蘇軾自然把這位海州通判引為知己,鄭重地憑弔一番,見此情景,賦詩讚曰:“坐令空山出錦繡,倚天照海花無數。”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這首抒情詩

描寫大文豪蘇軾對海州風物的神往

《次韻陳海州書懷》

宋 蘇軾

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

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市寰。

雅志未成空自嘆,故人相對若為顏。

酒醒卻憶兒童事,長恨雙鳧去莫攀。

在蘇軾寫海州的詩中,《次韻陳海州書懷》是最為著名的一首,歷代志書多有稱道。

這首詩是蘇軾次韻陳姓的海州知州《書懷》的和詩。熙寧七年(1074),蘇軾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於景疏樓上。”(蘇軾《永遇樂》詞序)其後,與海州知州一起飲酒賦詩、遊覽勝景。

全詩借海山之景抒發情懷,表達了蘇軾對海州風物的神往。

首聯以寫景為主,飽蘸濃墨勾畫了蒼鬱幽邃、雲霧繚繞、兀立海上的蒼梧山(原鬱州山,明代天啟年間改為雲臺山,海拔625米,是江蘇的最高點。大約在三百年以前,蒼梧山是被汪洋大海所包圍著的一座孤島)的風貌。並藉助想象,以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方丈的虛無難求又誘人嚮往來寫自己急欲登蒼梧山尋幽探勝的心情,為下面的詩句鋪墊蓄勢。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頷聯進一步寫蒼梧山不僅景色美,而且物產豐,作者欲拋妻別子前往,可見蒼梧山的神奇魅力,更凸現詩人對蒼梧山的一往情深。

通過層層鋪墊、烘托,詩人想登山探勝的情懷已經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露。然而,詩的下半首,詩人從理想的高峰“飛流直下”,由嚮往寫到嘆惋。

頸聯寫登山終未成行,朋友相對時的窘態。“空自嘆”的原因不是別的,只因為“雅志未成”。一個“空”字,道盡了詩人心中的悵惘與失落。也正因為“雅志未成”,在老朋友見面時才會“若為顏”,感到很難為情,無顏以對舊友。

尾聯進一步抒發“雅志未成”的遺憾。酒醒夢迴之時,詩人想起年少時充滿理想與活力,要遍遊名山大川,閱盡人間勝景。然而,由於“市寰”擾攘,俗務纏身,宦途多舛,離別感傷等原因而未去攀那神往已久的蒼梧山。“雙鳧”一詞有感傷離別之意。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雙鳧”另有一說,見《後漢書·王喬傳》所云,王喬為葉縣令,化兩鞋為雙鳧,乘之以朝天子。作者借用這樣的神話故事,表達陳海州曾為眉山縣令,而自己因年幼未能跟來海州的衷情。

本詩著意渲染詩人情感的變化,以詩人對蒼梧山的神往及“雅志未成”的嘆惋憾恨,從側面寫出了蒼梧山的神奇與美麗。

這首寫景詩

寫盡古海州的景物風光

《朐陽八景》

明 林延玉

崖陰積雪粉妝峰,

石室春風靄氣濃。

馬耳晴嵐飛綵鳳,

虎峰夕照應非熊。

暘谷朝霞金罩柳,

疏樓夜月玉籠松。

蒼梧晚渡人歸後,

蒙羽秋成樂歲豐。

這首詩是林廷玉在海州任判官時所作,詩中每句的前四個字分別對應海州的一個知名景點,整首詩就像用照相機拍下的八張照片,光鮮奇麗,色彩紛呈。

第一景“崖陰積雪”,指的是朐山(即今錦屏山)北側山崖的雪後冬景;

第二景“石室春風”,指的是石棚山石棚石(又名萬花巖)附近的春意;

第三景“馬耳晴嵐”,指的是錦屏山主峰馬耳峰晴天一碧、霧氣蒸騰的奇觀(嵐:山裡的霧氣);

第四景“虎峰夕照”,指的是白虎山在落日餘暉中的晚景(此句中“非熊”用的是文王出獵遇呂尚的典故,占卜的人說:您將得到非龍非熊非羆的獵物,可做霸王的輔佐。);

八景之四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錦屏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石棚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白虎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孔望山

第五景“暘谷朝霞”,指的是孔望山附近谷口旭日初昇,彩霞滿天的晨景(暘谷:日出之處);

第六景“疏樓夜月”指的是景疏樓的月色。景疏樓當時位於海州州府院內,大約在今天老海州師範校園內,早已不存;

第七景“蒼梧晚渡”,指的是古海州西門水關門附近薔薇河古渡口船渡人歸的景象,另一說是在朐山頭海口,現都已海退成陸,早已不復存在;

第八景“蒙羽秋成”,指的是海州西郊金秋豐收的田園景象(蒙羽:山東蒙山、東海羽山)。

這首史證詩

論證了連雲港是海上絲路起點之一

《觀孔望山摩崖石刻》

趙樸初

海上絲綢路早開,闕文史實證摩崖。

可能孔望山頭象,及見流沙白馬來。

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在北京看到海州孔望山摩崖造像拓片資料後讚歎不已,當場賦詩讚嘆。這首七絕對連雲港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的論斷,具有重要的史學考證意義。2018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第一次聯席會議在廣州召開。會上,江蘇5市拿到了“海絲申遺”入場券,分別是南京、蘇州、揚州、連雲港、南通。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孔望山摩崖石刻

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於隋唐,連雲港是與長安、洛陽、開封等中原城市直線距離最近的出海口之一,是當時連接大唐和新羅、日本的重要城市,孔望山也是往來貿易的歇腳點。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周紹良就曾提出,連雲港地區是研究海陸兩條絲綢之路交匯的一個理想地點。小編總結如下:

一是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重要人物。受秦始皇派遣,著名方士、偉大航海家徐福赴海外尋求長生不老之藥,開創了中日韓友好之先河,他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開拓者。

二是與佛教東傳有關的重要歷史遺蹟。法起寺與洛陽白馬寺屬於同一個時代建造,是佛教東傳的重要見證。孔望山佛教摩崖石刻是佛教東傳的重要產物,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200年,不排除也存在著以連雲港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同樣也輸入了印度佛教,並落地開花。除此之外,阿育王塔也是佛教東傳的重要見證。

三是與海陸絲綢之路有關的重要歷史文化遺蹟。包括秦東門遺址、蘇馬灣漢代界域石碑、《尹灣漢墓簡牘》等。

四是與東亞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遺蹟。宿城新羅所、新羅村遺址、聖禪寺、雲臺山藏軍洞、琉球爐、古代海州港遺址等,都是古代中外文化傳播交流的見證。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值班總編:王海鷗

專題策劃:相相濤

素材來源:《康熙海州志》、《隆慶海州志》、《海州區志》、《現代名人題詠連雲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