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旅遊的關係及禪之三淨

禪與旅遊

旅遊的表象,多表現在觀光、遊覽、拍照、休閒等具體活動。而深入的研究,可發現旅遊與禪修有著近乎天然的密切聯繫,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旅遊是禪理傳播、交流的重要途徑,禪理亦是古代旅遊活動的重要目的和動力。禪理傳入中國本身就是達摩東渡旅行的結果,後眾多印度和西域高僧來華釋遊、傳經送典,推動禪宗在中國的傳播,同時帶動中國僧侶西行求經的遊訪。許多得道的禪師都能從自然景觀中感悟真諦,所以走遍高山大川、訪遍高僧大德,悠遊山水、品味自然、切除佛理成為禪宗提倡的參學旅遊方式。可以說,禪理天然需要旅遊,旅遊天然需要禪理。

第二,禪理佛法中蘊含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則促進這一資源價值的實現,將其轉化為現實的旅遊產品。佛教禪宗為旅遊提供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雙重優秀的旅遊資源,旅遊則進一步促進禪理的傳播與交流。

第三,禪修與旅遊還有著深層次的內在聯繫。旅遊在某種程度上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厭倦與逃避,他們想暫時離開和逃脫日常的世俗世界,到外面去尋求一種異域的、屬於自己的心靈體驗。此時,旅遊的主旨已成為一種精神追求,人們外出旅遊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休閒度假和玩耍,而具有某種神聖的含義——使人從一種精神狀態轉變到了另一種精神狀態,經歷一種全新的精神生活,提升境界。

禪與旅遊的關係及禪之三淨

禪之三淨

禪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亦離不開自身的不斷髮展。按參悟對象及影響領域的不同,可劃分為三種“禪境”:第一種是指向於禪宗的“寺院禪”,禪境的核心底蘊是“肅境”;第二種是指向於自然的“自然禪”,禪境的核心底蘊是“悠境”;第三種是指向於社會的“生活禪”,禪境的核心底蘊是“趣境”。

(一)寺院禪——肅境

寺院是禪宗的本源地,禪境也是寺院的最基本氛圍底蘊。禪境在寺院中無處不在,與寺院作為敬神祭拜之地相契合,寺院禪反映禪宗的神聖,突出莊嚴肅穆的意境。禪境無須刻意為之,佛的祭拜、佛香繚繞、佛鐘暮鳴、佛殿建築等等,自然流露,相互烘托,營造出具有強大震撼與感染力的寺院禪體驗!

(二)自然禪——悠境

禪宗有崇尚自然、喜愛山水的靈性,禪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恬靜中所得與自然的妙語。“自然禪”原本有之,經過文學藝術化的加工,得以發揚,形成了我國古代自成一脈的文化現象。如“以禪入詩”,提升了山水田園詩的意境,造就了“詩佛”王維的成就。山水禪詩、禪畫把抽象的自然空靈禪理意象化、形象化,發展成為中華文化中的藝術奇葩,這些對今日旅遊的開發,提供了創意的文化源泉。

(三)生活禪——趣境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原本,禪並非佛教所有,生活中禪理俯拾皆是;而禪在佛教中發展為完善的哲學體系,再度延伸到生活中,是“禪”文化的發展進化。

生活禪強調“在生活中實現禪悅,在禪悅中落實生活”,突出禪理的“生活化”與“化生活”兩個方面的結合。相對寺院禪的肅穆和自然禪的空靈,生活禪則偏重於情趣化。生活中悟禪,絕非通過嚴肅的聆聽或者單一的說教。體味禪意,更多地是通過日常的體驗,在情趣化的活動中,自發地禪思,感受禪趣和禪理。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