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口碑雖好,我只是替張藝謀擔心票房


《影》口碑雖好,我只是替張藝謀擔心票房


張藝謀新片《影》在威尼斯首映後,口碑爆棚了,接著在北美多倫多開啟首映,爛番茄新鮮度83%,口碑一樣火爆。更有媒體形容這是張藝謀近年來最驚豔的一部電影。不過我對於外國人對國產電影的評價是持懷疑的態度,因為他們看的更多的是表面,因為文化差異的不一樣,可能在我們看來很平常的東西,到了他們眼中就成了非常驚豔的畫面。就如同我們當時看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一樣,這部電影在內地評價很高,但是在印度似乎評價一般,沒有那麼驚豔。像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這樣的大導演拍的電影,很容易受到國外電影人的青睞,因為在老外的人眼裡,這些人的電影作品,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


《影》口碑雖好,我只是替張藝謀擔心票房


作為一個喜歡電影的吃瓜觀眾,我現在更留意的是電影的票房,雖然票房不是唯一衡量電影成功的因素,但是現在佔據的比重越來越大。可能很多人都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越是大導演的電影,現在越談不上票房保障,反而票房很低,但凡的新導演的處女作,幾乎上都是一個高票房,像今年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文牧野《我不是藥神》等等這些人都是第一次當導演,可是票房十億二十億起步,像姜文精心雕飾的《邪不壓正》票房連6億都不到,在這些新人導演面前,票房實在有些寒酸。


《影》口碑雖好,我只是替張藝謀擔心票房


張藝謀是一個對色彩有著極其敏感的導演,看過張藝謀的電影都知道,他在電影裡對色彩的追求,甚至都超出了電影的故事情節,有時候會讓覺得,有些鏡頭就是為了拍純粹的色彩而保留的畫面。比如《英雄》裡面章子怡和張曼玉在胡楊林中間打鬥,胡楊林由黃變紅,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張藝謀後來的幾部電影中都是這樣手段。其實《影》這部電影並非是放棄了色彩,而是把中國水墨色彩追求到了極致,雖然不是彩色,而是張藝謀對色彩的追求絲毫沒有減弱,反而到了一種病態的執著。《影》目前口碑雖好,關鍵是外國人評價的,何況內地拍的武俠電影,跟港臺的武俠片最大的區別便是,快意恩仇,江湖恩怨。內地武俠片裡面很少包含這種東西,更多的是家國天下的情懷。所以讓人看起來武俠片沒有那麼豪情萬丈,痛快淋漓。故而《影》的票房不會很高,我預計10億一小關,15億一大關。當然希望預測是錯的,然而近幾年的武俠片似乎沒有一部達到過10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