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類型,正在影響下一代!|關注

這10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類型,正在影響下一代!|關注

健康的家庭,分化得好,相互獨立,不需要對方也能夠活得下去。

不健康的家庭,就是彼此之間的關係沒有分化,在象徵層面的相互吞噬,沒有界限。

以下是10種中國家庭典型的界限不清的情況:

1、家庭中有一個過度嚴厲的父親

中國人常說,嚴父慈母,這實在是對父親功能的限制,因為父親也可以很溫柔的。

我理想化的一個父親,是這樣一個狀態,他跟他人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邊界,但是他也有溫柔的能力。

很多父親,他的人格沒有真正成長到一個男人的狀態,所以他需要用過度嚴厲來偽裝得像一個男人。實際上,是在拼命掩蓋自己沒有長大的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歡的女孩兒面前如何的裝模作樣,你就可以理解已經有了兒女的男人,在孩子們面前那麼嚴肅是在幹什麼。

2、家庭中有一個過分嘮叨的媽媽

媽媽對家庭的事過分控制,有可能指責,有可能嘮叨,總是對孩子說很多話,這樣實際上就是在通過她的嘴巴滿足她的幸福。

——簡單說,這個媽媽還停留在“口欲期”。

一個到了媽媽級別的人,那麼多的攻擊性和情緒都是通過嘴巴說出來,這就說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對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這樣的現象在中國的家庭其實非常常見。

如果以上兩點畫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個家庭,爸爸是在裝模作樣地嚴肅,媽媽在嘮叨,孩子就在那備受折磨。

3、家庭話題被限制

在中國的家庭裡,最容易被談起也最容易掩蓋事實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學習

爸爸媽媽跟孩子沒有任何的話題,只能夠談學習,這是被中國家庭被談論最多的事。

大家都躲在學習的後面,感覺比較安全。當父母開口談學習時,就是他們掩蓋他們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而他們自己也沒有能力處理,所以就拿學習這塊遮羞布來擋住。

還有家庭裡不能夠談什麼,比如說性,這個是話題被高度限定的一個。

如果爸媽把自己內心修通好了,就不會有那麼多恐懼來限定孩子。

當父母在孩子說到某個話題時感到不安,不讓孩子討論,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裡就是自己無意識在著急,有個需要解開的心結。

如果父母在此時,能夠不斷地清理自己的結,那麼孩子將獲得家族方式的解放,因為這個結,有可能是在自己童年被父母無意識地給植入的。

當然,我們畢竟是社會人,有時會有意識地迴避一些問題,這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做父母的要清楚,這個限制不是因為自己的某個情緒,是為孩子,是為了維持家庭之間必要的界限。這就需要兩個人或一家人共同約好迴避。

這10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類型,正在影響下一代!|關注

4、過度象徵化

現在很多人的一個印象是,全世界華人的孩子都在學鋼琴:鋼琴是一個高度象徵化的代表,中國人給它賦予了很多的意義,比如,高貴、優雅、階層等等。家長希望靠鋼琴來滿足自己的一些需要。

另一方面,學鋼琴也隱含著一些攻擊性的需要。比如,家長帶著孩子去考級,看自己的孩子把別人打敗了。

現在孩子參加很多藝術類、體育類培訓班,這是我們那時候都沒有的,反過來想,他們應該羨慕我們,因為我們那時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東西,象徵化低的東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動物。

現在的孩子沒有更多的機會親近大自然,這也是他們比較悲哀的一面。

過度象徵化會導致虛偽,導致一個人實際生活能力的降低,還會導致過度的情感隔離。

在可以直接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時,他不說,反而說,我給你彈一首曲子。

這也可以看到,心與心之間遙遠的距離。這裡麵包含著害怕,害怕跟另一個人親近。

5、過度背景化

現在社會上,很常見的一個詞“拼爹”。入學前,老師先要調查,孩子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孩子們之間談論的也是我爹是做什麼的,我媽是做什麼的。

這種言論的心理動機是什麼?一個人的背景把這個人本身給掩蓋,對於父母來說,過度在孩子面前證明自己的社會背景,說明他心裡很虛。

父母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個好父母,所以需要這些背景來擋住前面,來隔離孩子跟真實的自己靠近。說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裡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父母,而他們又害怕孩子們看到這一點,所以就努力地編制了一副宏偉的背景,來擋住孩子的視線。

很遺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讀心器,孩子心中非常清楚他們的父母在做什麼。

每個大人都當過孩子,仔細回味一下,應該不難體會到這點。

只是孩子們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個好觀眾,為了顯得逼真,一開始,他們往往也會複製父母的言行,在學校或社會上來宣傳父母的社會背景。代價是,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失去真實的自我價值,因為在虛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記了原本的真實。

在表面上的社會迎合和讚歎下,孩子就會慢慢地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回應式地對父母的背景為榮為傲。

相反,家庭背景也成為另一些家庭發展自卑的土壤。

6、過度工作化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把孩子忽略了。

他們為什麼要拼命地工作呢?

有一個解釋是,家庭裡是一個少講理、多用情的地方,是一個很容易接近真實自我的地方。如果家長有很多時間在家,他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會在家庭情感裡卷出自己的脆弱。所以有些父母會把心思都花在工作室。

很多孩子被父母的過度勤奮工作給毀了,孩子被極大地忽略了。這樣的父母對單位的確做了很大的貢獻,但實在是虧欠伴侶和孩子太多了。

7、限制孩子的某一個興趣特長

比如說有的孩子人際關係好,但是學習一塌糊塗。孩子是想用成績不好的方式來跟父母進行病理性的連接,意思是告訴父母,如果我有缺陷的話,你就可以乘虛而入靠近我。

這就是家庭成員之間沒有界限的表現。

簡單說,孩子如果有某項能力上的缺憾,就說明父母離他過近,是父母的攻擊性行為把孩子給無能化了。

8、家庭角色

這種在中國家庭中也比較常見。

比如說,爸爸在家庭一直處於一種去勢的狀態,而媽媽擁有這個家庭過多的權力。

這個一方面是性別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也是用這種方式防止父親在這個家庭中失控。

爸爸的攻擊性和侵略性要強一些,而媽媽呢,就算它再兇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對家庭的傷害就會少很多。

9、隔代捲入

有一次,我問了劉丹博士一個問題,我說能不能一句話說明結構式家庭治療和系統式家庭治療有什麼區別。

結構式家庭治療非常強調,夫妻作為一個家庭的核心軸,不管怎麼樣,要把這個軸守穩、守清楚,只要是這個軸在,這個家庭的根基就沒有問題。

在中國的家庭,有很多是將這個軸的權力拱手出讓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這樣就可能導致孩子的很多內心衝突。

解決中國家庭問題的一個核心就是鞏固夫妻聯盟,一起抵禦“外敵”。單從這個角度來做,一個家庭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10、功利化的關係

無條件的愛是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你擁有了什麼。

功利化的愛,是你必須會彈鋼琴我才愛你,或者說,你必須在社會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愛你。

這種有條件的愛,反映在親情裡,尤其變得悲哀。

籠統地說,我對某個人功利性的愛、有條件的愛,是為了隔離我對他無條件的愛。

人格沒有成長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沒有分化好的人,這種無條件的愛會讓他覺得恐慌,會讓他覺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這種有條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來隔離跟另一個人親密的關係。

分化好的家庭和分化不好的家庭,有什麼區別?

舉個例子,你住在集體宿舍裡,你在凌晨兩點鐘時,突然想放肆地唱一首歌,結果是你快樂的程度跟別人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你有多快樂,別人就有多痛苦。

在沒有分化的關係中,某一個人的快樂,就是另一個人的噩夢。

如果你住的是一個獨立的房間,隔音效果還比較好,那就是你晚上隨便想唱什麼,就唱什麼,你快樂的程度對他們沒有什麼影響。

這就喻指分化得比較好的。

在家庭關係中,如果爸爸媽媽在人格上過於依賴,沒有分化和獨立的能力,孩子的離開註定損害了父母的“利益”,孩子自己也會出現其他問題。而我相信,好的狀態是相望於江湖。

這10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類型,正在影響下一代!|關注

文章來源 | 文章選自《你不知道的自己 潛意識是命運》,作者曾奇峰,著名心理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