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866 个与众不同的人


崔永元曾经在他的《实话实话》上曝光了一个“可恶至极”的美国人,他到中国当老师后,不纳税、不消费、还因为工资待遇跟校长打架。他,是丁大卫。

柴静在《看见》里也曝光了一个“行为怪异”的德国人,他在广西大山深处的村子里当小学老师,不吃肉、不喝酒、不要工资,在山里当了十年留守儿童的“老爸”。他,是卢安克。

我们被他们感动,却从不知道在中国那些没人能看到的角落,有330万人做着和他们一样的事。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15年前,

广西大山深处的板烈村,

突然来了一个金发碧眼、身高一米九的外国人。

村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是什么烂仔,头发咋这颜色?”

“他是外国派来的特务”,

“是来拐卖小孩的人贩子”,

传言沸腾,

各家各户赶紧把孩子藏起来。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这个“烂仔”从德国来,

进村之后一句话也不说,

就先租了个大房子,

每个月10块钱房租,

一下付了2年。

摆椅子、搬桌子,

忙前忙后搞了一身灰,

出了门之后用他带口音的中文说“我要办学校”!

村里人看着这个灰扑扑的外国人,

怎么也不能相信他说的话。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然而就是这个叫卢安克的“烂仔”,

之后却让柴静几次进山采访,

《面对面》片子播出后,

有人评论

一个德国人狠狠打了中国教育一个耳光”。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右为柴静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他不教孩子标准答案,

他让他们认识到创造力,

意识到天真和灵魂的力量,

与此同时,那个从29岁到44岁,

把人生最好的年华,

都放到了贫困山区的卢安克,

消失了,再无音讯。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为什么他们要做一些

几亿人都知道答案的题目

1997年,29岁的卢安克来到中国, 到南宁的一所残障学校教德文,因为没有就业证,被罚了3000块后被遣送回国。

两年后,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12岁的魏敏之为乡村教育所做的努力,让卢安克再度决定“我必须要回到中国”。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卢安克的第一张“就业证”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张艺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

来到板烈村之前,他在广西县里的一所初中义务教英语,但他的教学方式很让人奇怪。

他不用课本,也不考试,鼓励学生们自由创作。学生们造出“像风筝一样跑,像自行车一样飞”这样完全不符合语法的语句,他却开心得如获至宝。

期末考试全班平均分20分,学生们很难过,卢安克辞了职。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但这次的辞职并没有破灭他对教育的热情,

他从县里退到镇上,开始了新的教育尝试。

附近从未上过学的14-16岁的孩子被召集起来,

卢安克教他们画地图、造桥、造房子。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然而,这次的教育成果却让让卢安克失望了。孩子们因为年纪太大,思维早已僵化,他们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但却无法做到创造。 就像是命题作文可以100分的孩子,面对空白的日记本,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我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学生希望我只让她们做几亿人都已找到答案的作业题?如果我给学生的只是一些结果,他们永远也找不到新的、别人还没找到的东西。我的学生,只有找到自己的、新的思考方式,她们的生活才能改变。”

卢安克意识到,要想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教育。

所以2003年,有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

人生没有标题答案,

人活着也不需要一个标配

板烈村里没什么壮年,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实在贫困,家家户户都出去打工,村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当初听到他要办学校的消息,人们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送来了孩子,最开始上课的时候,每天都有大人坐在教室里“看”着他。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从来没上过学的孩子们只会说壮语,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卢安克一个外国人,他在这所学校的第一个身份,居然成了拼音老师。

接下来的课程里,他接着给孩子们讲数学英语、天文地理、教他们唱歌、画画,有时候还讲一些他在国外发生的一些新鲜事。

这些大山里的野孩子,第一次对外面的世界有了认识。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这些孩子很多都是独自生活,家里没有大人,要自己做饭、自己上学、自己睡觉。父母可能四年才回家一次,他们唯一可以依赖一下的大人,只有一个卢老师。

每个周末,卢安克都会去不同的孩子家里住,陪他们做饭、聊天、干农活……有时候孩子去放牛,他也陪着一起去,累了就直接在草坡上睡一觉。

睡觉的时候,那些小男孩总是要枕在他的臂弯里,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就好像在父亲怀里撒娇的孩子。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截图来自纪录片《留守娃》

十二三岁的孩子,

因为缺乏营养,长得又瘦又小。

快40岁的卢安克,

也瘦的像个麻杆一样,

山寨湖人球衣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

两边的肋骨一根一根清晰可数。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他从不吃肉。

2009年柴静去采访他的时候,村长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记者,特意杀了羊做了大火锅子,肥羊肉片、炒羊腰子、羊杂。卢安克哪个菜也没有动,许久才从汤里拽了几棵青菜出来。

他不接受社会捐助,不接受学校给的工资,翻译书的稿酬全部捐给慈善组织,每年的全部花销来自父母给他的5000块人民币,除去每个月100多的支出,其他的钱都贴补了这些孩子。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他跟我们一起犁田、种菜,又没有要钱,也没有其他消费,不吃肉,只吃红薯叶。”

一开始说他是人贩子、看到他都要躲开的老人,现在会停下来和他打招呼,放心地把小孙子递到他的怀里。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曾经那些怕被他拐走的孩子们挤着躺在他的身上,

争着说“这是我老爸,我有老爸……”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我不要出名,

出名会影响我的工作,会伤害我的学生。

2004年,卢安克在板烈村的第二年,他的双胞胎哥哥来看他,送完哥哥回村的路上,他坐的农用车车从几十米的山坡上滚了下来。

卢安克摔成了重伤,脊柱被压缩了3厘米,柴静很疑惑为什么会有人在曾经的伤心地待这么久,他的回答让柴静不自觉地瞪了下眼睛。

“车祸就把我的命跟这个地方连得更紧了,走掉就没有命了。”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他轻声细语地讲出这句话,用他独有的温柔语气,节目播出以后,很多人冲着他的这句话涌入板烈村,加入了支教的队伍。

志愿者一茬一茬来了很多,留下来了却还是只有他一个人。

一位教美术的志愿者离开之后,曾经最喜欢画画的学生撕掉了自己的本子,决定再也不拿起画笔。抛弃,是对这些孩子最残忍的伤害。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此后,卢安克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我不要出名,出名会影响我的工作,会伤害我的学生。”

2006年,有人推荐他参加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得知自己是候选人的卢安克立刻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让他们不要选他,“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我。”

卢老师给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好奇心

2012年,卢安克借《告别卢安克》节目和他支教10年的板烈村告别,被迫离开了他陪伴10年的孩子们。

他离开后,学校里口耳相传着关于他的故事,高年级的孩子们回忆着旧时光,低年级的孩子们传阅着他写的《是什么给我力量》,卢老师的印记仍旧在学校里挥之不去。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2016年,

《新闻旋涡后的村庄》节目回到板烈村,

找到了当初在柴静采访的时候,

紧张到肚子痛的小男孩牙韩运。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牙韩运,是卢安克和孩子们一起拍摄的电视剧《心镜》的男主角容承的扮演者,因为容承,这个内向的孩子成为了最闪光的焦点,让他的自卑感逐渐淡去。

彼时的他已经初中毕业升入职业学校,面对摄像机时,脸上没有没有一丝怯色,言语神情里是满满的自信。

同学问他卢老师有没有对你们的学习产生影响,他的回答没有一秒的迟疑,极其坚定地说:“有,好奇心、创造力”。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牙韩运选择了汽修专业,这门课程他最喜欢的是发动机的拆装,因为这些项工作和当初《心镜》里边的道具制作很相似。

当初卢老师带来的新东西,已经在影响着他人生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央视播出《告别卢安克》后,柴静在博客中写:

“卢安克给人的,不是感动,不是那种会掉眼泪的感动。他让你呆坐在夜里,想,我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司马之前的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乡村的未来是那些走不出山的,只能留在山里的孩子们的。他们现在怎么样,未来的乡村就是怎样的。

乡村教育的重点,从来就不是考评升学率,而在于是否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柴静“曝光”了这个人之后,才发现中国有330万人做着同样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