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歐洲地方小國家多,爲何歐洲始終不能統一,只因有一個攪屎棍

為何歐洲地方小國家多,為何歐洲始終不能統一,只因有一個攪屎棍

如果說2016年英國公然脫歐對歐盟是一場災難,那麼幾個世紀以來英國在歐洲大陸奉行的均衡政策就是“攪屎棍”。

為何歐洲地方小國家多,為何歐洲始終不能統一,只因有一個攪屎棍

自古英國在歐洲的地位就很高,無論哪個年代都可以稱得上歐洲的老大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英國能在軍事上立於不敗之地。對於歐洲大陸,他們有天然的英吉利海峽作為防護。即使歐洲大陸戰火紛飛,其退只要退守後方便可安然無恙。這樣易守難攻的地理特點,讓其在十五世紀以前搶佔了歐洲本土大量土地,直到十五世紀英法兩國的戰爭停止,英國退守本土,其在歐洲大陸的土地自然被分割。這樣看來,英國似乎和歐洲其他各國基本隔開,英國與大陸的關係變得若有若無。

為何歐洲地方小國家多,為何歐洲始終不能統一,只因有一個攪屎棍

十七世紀英國邁向了資本主義國家,一邊搶佔世界殖民地,一邊開始奉行自己的均衡政策。所謂均衡,便是讓歐洲本土各國實力平均,能相互牽制。這樣就不會影響到英國自身的發展。英國這麼做的目的,說到底是自己沒有能力征服歐洲大陸的國家,為此選擇的一個權衡之計。牽制均衡意味著歐洲不可能產生統一,沒有強大的對手威脅英國。歷史上的英國曾多次制止強國的出現。法國路易十四執政期間,法國變得十分強盛,英國為此不惜和法國開戰,幾經周折,遏制了法國的擴張。但是十八世紀拿破崙上臺,其差點統一整個歐洲,英國只能聯合各國進行封鎖,拿破崙下臺,法國的統一夢又沒有實現。

為何歐洲地方小國家多,為何歐洲始終不能統一,只因有一個攪屎棍

同樣的做法英國在沙俄身上也用過,其在祭拜拿破崙後,又聯合法國、奧地利、普魯士三國一起對付沙俄政權,於是又將沙俄稱霸歐洲的想法扼殺在搖籃中。二次工業革命後強大不可一世的德國也受到了英國的兩次阻擊。至此歐洲各國形成了相對的平衡。英國在一戰二戰剛開始的綏靖政策也是均衡政策的延伸。其在雙方盟友間相互搖擺,它們自己稱之為“光榮獨立”。其實是脫離糾葛後暗中觀察形勢,當德國衝擊到了英國的利益,英國才迫使出手。

為何歐洲地方小國家多,為何歐洲始終不能統一,只因有一個攪屎棍

英國的政治天平一次又一次讓他保持著英國老大哥的地位,只要歐洲大陸沒有出現超級大國,他就可以一直在歐洲的大路上稱霸,其利用小國弱國之間的合縱連橫牽制大國,用大國之間的矛盾牽制相互發展。自己置身事外,以“光榮獨立”做到“光榮霸權”。英國人的政治眼光毒辣而又長遠。脫歐也只是他們“攪屎棍”政策的一種延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