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日本體驗」現代東京里的日本能樂體驗

「中国人的日本体验」现代东京里的日本能乐体验

關注我們 瞭解最新日本消息~

1、曾經很親民的古典藝術

能樂是日本傳統藝術中非常獨特而充滿歷史的一種舞臺藝術。據學者考證,7世紀時從中國傳入的古典表演形式逐漸演化,形成了日本的“散樂”,又有一說,認為能樂的名字源於中國的古典民間戲曲種類“儺戲”。不管如何,以上兩個來由都告訴我們,雖然能樂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可以說是晦澀難懂,但在當時,和日本真正的古典宮廷表演藝術——雅樂相比,能樂反倒是個充滿民間元素的表演形式,是一項非常接地氣的娛樂表演。

(以下為住在東京的一名80後的能樂體驗)

2018年8月10日,我有幸走進了位於東京表參道的鐵仙會能樂堂,參加了一次能樂體驗課程。在今天的日本,還是有很多民間組織自發傳承能樂。這家社團每個月都會舉辦數次能樂體驗,在這樣的體驗之中能夠聽到能樂舞臺背後的各種講解,也讓筆者感到非常期待。鐵仙會能樂堂表面是堅固的水泥建構,而走進裡面卻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能樂舞臺。舞臺全部用的是杉木。每一塊淡黃色的地板、牆板似乎都得到了主人的精心呵護,乾淨光潤,散發著木香。

「中国人的日本体验」现代东京里的日本能乐体验

能樂的舞臺由方形的主舞臺和斜向的廊橋構成。能樂多表現神與人、異界與現世的交流與往來的故事,大多數曲目的主角都是來自夢幻世界。為了表達主角從另一個世界由遠到近地出場,就有了廊橋這一部分。在廊橋的一側還擺放了三棵大小不同的松樹,以增加遠近的視覺效果。能樂舞臺沒有幕布,觀眾席被安排在舞臺的正方和左方,樂隊的席位在舞臺的後方,合唱隊在舞臺的右方。當扮演神靈的主角在舞臺中央表演的時候,神靈的前後左右就都被人圍攏著。據說,能樂舞臺本身就演化自日本神社的拜殿,能樂表演也曾經盛行於村社的祭祀活動。這樣說來,能樂舞臺的奇怪模式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国人的日本体验」现代东京里的日本能乐体验

想到在古代的村莊,人們在節日之中圍著能樂舞臺欣賞表演,就像我們中國農村的廟會一般。為了讓人覺得出場角色由遠及近,還用松樹做了非常巧妙環保的“一毛錢特效”。這麼看去,神秘的能樂舞臺頓時就顯得親近了很多。

2、歡樂的能樂體驗

體驗活動開始了。我們跟隨老師走上了廊橋,來到了主角出場的準備空間,相當於一般舞臺的後臺。經老師的說明才知道,能樂演員在演出時不化妝。主角只有一個,主角帶能面(假面),配角一般也只有一個,配角不帶能面,素顏出場。

「中国人的日本体验」现代东京里的日本能乐体验

在準備間的一個角落,有一個矮桌和鏡子。老師說,在演出開始前,神聖的能面就放在矮桌上,如同供品。擔當主角的能樂師要在矮桌前靜坐,凝視能面,當感覺到與能面心靈相通時才鄭重地用左右手的拇指尖和食指尖小心地拿住能面的雙耳的部分,將能面高舉一下,表達敬意之後,才由助手在身後配合,正式戴上。據說,這個過程是在表達能樂師從“人”變為“神”的過程。而在這裡,普通參加者也能有這份幸運來體驗帶上面具,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中国人的日本体验」现代东京里的日本能乐体验

隨後,老師把我們帶到了主舞臺。主舞臺上有兩個區域比較發白,露出了本木色。其中的一個區域是上半場主角出場後的亮相道白位置,另一個區域是後半場主角的舞蹈位置。問其原因,老師說是因為主角會不斷地用力跺地以發出“咚咚”的聲響,年頭多了,地板就被磨去了一層。還說舞臺的下面放置有7個大水缸以增加聲響。於是,好奇的我們模仿老師的動作紛紛跺起腳來。老師跺腳的聲響比我們11個人跺腳發出的聲響都大得很多,果然還是專業的厲害。

接下來,老師教我們唱幾句能樂的曲子。老師讓我們用腹式呼吸方法,把氣存在丹田,而後打開聲帶,極力壓低聲音,發出“嘎嘎”的聲音。據說這樣的發生法能製造出最大的音量。的確,老師的示範領唱的音量特別大,震耳欲聾。

最後,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能樂的樂隊情況。能樂的樂隊由笛子和三個大小不同的鼓組成。這種組合未免單調一些吧。沒關係。老師說,四位演奏員在演出時會不間斷地大叫出“呀”“呦”“吆”的聲響,其綜合伴奏效果是十分豐富熱鬧的,舞臺的地板都為之震動。

為什麼要用各種方法讓舞臺的地板震動起來呢?我回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在日本的祭典中,多有抬高腳用力跺地的環節。用意是喚起神力,喚起大地的力量以使農業漁業多產豐收。

3、能樂與日本文化

到了日本的戰國時代,很多武將也都喜歡觀賞能樂,其中最有名的是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他在自己的大本營安土城裡修建了金碧輝煌的能樂舞臺。這麼想來,能樂這種藝術形式,在日本真的曾經是老少咸宜,人人愛看。能樂的演出劇情其實也相當平易近人,往往是一個僧人,或者路人走過某個地方;在路上遇到一位神秘人物,攀談之間提到過去這裡有個神明呀,鬼怪呀,女幽靈,戰死的武將什麼的;說著說著,神秘人物突然大吼一聲“我就是那個XXX啊!”,之後便一邊敘述自己當年的輝煌或者悲慘經歷,一邊縱情尬舞,全劇在一片狂歡中結束。這三段分別叫做“序”、“破”、“急”,沒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版就是這麼來的。

如今,作為通俗藝術的能樂已經被更加娛樂的流行藝術所取代,但是能樂作為一種日本的文化符號,仍然留存在各種形式的日本文化之中。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各種各樣的能樂面具。前面說到能樂的面具是神靈的象徵,戴上之後就像面具中的人物附體一樣。而為了表現不同出場人物,準確地說是他們“生前”的喜、怒、哀、樂,每個劇團要準備各種各樣的面具,他們有的像憤怒的惡鬼,有的像悲傷的老嫗,還有一類叫女面,模仿了當年平安時代貴族的妝容,粉底塗的雪白,眉毛卻剃的很短。這些面具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古代的各種神話傳說,另一方面也奠定了日本表演藝術,如狂言中人物喜怒哀樂的表現方式。

歲月流轉,能樂的要素也已經流入到日本的二次元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數“東方Project”中的秦心了。根據設定,這是一個由能樂面具幻化而成的少女,平時總是面無表情的。但是秦心有66個代表不同感情的面具,又可以非常誇張的表現自己的一喜一憂,所以她的外號也非常獨特,叫做“表情豐富的撲克臉”。

「中国人的日本体验」现代东京里的日本能乐体验

是不是很可愛呢?其實,秦心的原型出自日本飛鳥時代,能樂表演的鼻祖秦河勝,而秦氏一族是日本著名的“渡來”也就是從中國移民到日本的部族,今天日本的羽田氏、波多氏都被認為是日本秦氏的後裔。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經常提到自己是中國移民的子孫,並且以此為自豪。日本的傳統藝術能樂,蘊含著中日兩國交流源遠流長的歷史,現在又成為了世界遺產,箇中故事,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關注日本國駐華大使館

關注日本國駐重慶總領事館

關注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