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成立68周年之際,老文藝兵自主擇業寫「芳華」

楚天都市報9月17日訊(記者陳倩 通訊員蔣龍 於長安 劉康 張毅 林存勇)在空降兵的生日到來之際,他們用最後一個軍禮告別軍營。2018年9月17日,在空降兵成立68週年之際,空降兵某軍為即將轉業的40名幹部舉行向軍旗告別儀式,向他們表達由衷褒獎和崇高敬意,為他們再次開啟人生輝煌奏響強勁號角。

空降兵成立68周年之际,老文艺兵自主择业写“芳华”

數百名官兵整理列隊 蔣龍攝

空降兵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英雄部隊,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一戰成名,打出了國威軍威,湧現出上甘嶺特功八連、特級英雄黃繼光、一級英雄邱少雲等英雄集體和個人。經過68年的接續建設發展,空降兵部隊具備了空地一體、遠程直達、縱深突擊的全方位多維作戰能力,成為新時代我軍聯合作戰體系中的一支重要戰略機動力量。

空降兵成立68周年之际,老文艺兵自主择业写“芳华”

禮兵護送軍旗 蔣龍攝

“戎馬倥璁27載,難捨軍旅人生路。無論何時何地,這火熱的軍營永遠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家’;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永遠牢記自己曾是英雄空降兵的一員,本色不變、初心不改。”轉業幹部代表、信息化處副團職參謀齊新的發言引起強烈共鳴,贏得陣陣掌聲。

空降兵成立68周年之际,老文艺兵自主择业写“芳华”

致敬軍旗 深情脈脈 蔣龍攝

最後一次面向八一軍旗舉起右手,空降兵部隊戰神演出隊教導員鄭金鳳的眼角已經溼潤。21年前,18歲的她從家鄉開封,坐著火車來到軍營,從此成為了一名文藝兵。

空降兵部隊演出隊人手少,任務重,入伍前學習相聲的鄭金鳳在軍營裡實現了“一專多能”。相聲、唱歌、舞蹈,主持,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十八大以來,演出隊下基層的次數大大增多,有時候一天就有五六場演出。演出隊在基層連隊、訓練場演出,條件很簡陋,跳廣場舞的移動小音箱,就是“音響設備”,大巴車上拉塊簾子,男女兵排隊上車換裝,但鄭金鳳和她的隊員們依然樂此不疲,“看到戰士們高興地和我們互動,我們就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

隨著我軍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各軍、兵種文工團和演出隊陸續撤編,戰神演出隊也在去年底正式接到了撤編通知。當時,正是反映文藝兵生活的電影《芳華》熱映的時候,看著自己曾經熟悉的場景,鄭金鳳和很多隊友都哭了。

告別部隊的鄭金鳳,選擇了自主擇業。她說,作為一個21年的老文藝兵,她還是希望能從事演出、音樂製作方面的工作。“即使是在現在娛樂至上、魚龍混雜的大環境下,我還是希望能堅守自己的底線,就是傳播正能量。”

取捨有大義,去留皆丹心。和鄭金鳳一樣的專業幹部還有很多。人力資源處副團職幹事蒲青川因編制調整、崗位受限不得不轉業,但在明確轉業之後,他仍然珍惜每一個穿軍裝的日子,繼續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在他看來,“即使轉身,也要保持戰鬥姿態”。

該軍保障隊質控主任王咬奇曾參加多種主戰降落傘的研製和改進,在接到轉業命令之後,考慮到新調整幹部接手工作需要一個過程,繼續堅守崗位指導幫帶新同志,直到他們熟悉每一個生產流程、檢驗標準後,才放心投入到緊張的轉業幹部培訓當中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從軍時的錚錚誓言。他們的事蹟,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名官兵。

轉業幹部離開部隊的紀念品,是一個印著空降兵標誌的水杯,和一支印著每個人名字的鋼筆。鄭金鳳說,要用這支筆,書寫以後新的人生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