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N專欄|身陷危機門,說還是不說?

GBN專欄|身陷危機門,說還是不說?


文 | 劉 曉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別以為本文和你無關,以下所談話題關係各位受眾與看客。

從數學概率看,任何群體中的個體發生負面事件、危機事件的機會,是隨機且相等的,就像開車上路遭遇交通事故。

正像全球500強企業,行業老大遭受危機的概率不是0,不是1%,也不是99%,而是100%。

正如所有著名企業、機構以及名人都要有說不定什麼時被互聯網揪住的思想準備。

因此,不要以娛樂的心態看待“劉強東危機門”,不要笑話“高鐵霸座博士男”、“飛機抖腿赤腳男”,很可能身邊每個人一不小心、不經意的小動作、小細節也會引發蝴蝶效應。

一隻蝴蝶扇動翅膀,誰都不知道哪裡會煽起龍捲風和風暴。

GBN專欄|身陷危機門,說還是不說?

防與不防

危機都會發生

看看最近汽車界,當“放假門”、“拖欠門”、“裁員門”、“交付門”、“發佈門”、“自燃門”、“互黑門”等諸多危機突然爆發時,汽車圈比娛樂圈也好不了多少。

在網絡移動化、手機智能化、網民記者化、輿情情緒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傳播、交互傳播、海量傳播、全天候傳播,信息傳播的速度、深度、廣度與烈度,超越時空,超乎想象。

在人人即媒體,人人即攝像機的億媒時代,新媒體、自媒體、網絡媒體對新老造車勢力有一種放大鏡式審視狂歡:下一個出事的是誰?誰會被爆出?

同行爆出問題,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點都沒有。從爆出的多起事件看,危機防汛的水位正在高漲。警戒信號頻頻,形勢嚴峻。

如何應對全媒體時代的輿論危機,提高網商,防止網傷,避免網殤?如何在後浪推前浪的輿論危機紅海中,與網共舞,避免前浪死在沙灘上?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認為,企業的輿論危機不可管理,不可預測,只能在它發生之後隨之舞蹈。當一個大組織,一個大企業處在互聯網輿論環境裡時,根本不知道對它有傷害的哪一種聲音會被加速,會被強化到企業無法承受不住的地步,而且根本沒法預判。

恰如滴滴危機公關管理團隊,不能事前把殺害空姐、樂清女乘客的犯罪嫌疑人給預測、給揪出來一樣。

直面危機高發、輿情難控的高危時代,沒有企業會幸運、會倖免。唯有務正業、走正道、做正事,如履薄冰,高築防火牆,深挖護城河,戰戰兢兢,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或許才能挑戰這場前所未有的由金融危機波及的經濟危機、車市危機、造車新勢力危機。

GBN專欄|身陷危機門,說還是不說?

說與不說

麻煩都在等著

原央視“實話實話”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手撕影視名人馮小剛、徐帆、范冰冰和著名作家劉震雲的輿論熱已降溫。

作為一名品牌公關的研究人士和從業者,我很佩服帆姐、劉大作家自始至終沒有迎風而上、逆風懟慫,更沒有出頭露面、發聲傳語,也就沒有形成的新的故事、新的懸念、新的旋渦、新的事故。

這輪風高浪急的輿論潮也許將暫時過去。

相反,范冰冰及其工作室、揚子、劉震雲之女、馮小剛急於跳出聲明和澄清及撇清,結果是:範爺引火燒身,馮小剛不說還好,一說反而幫了小崔的忙。其他幾位也好不狼狽,不敢再接話茬、接招。

這令大多數做品牌公關的同仁好生鬱悶和不惑:遇到公共輿論危機和問題時,從西方傳來的那些公關聖經和教科書明明不是教導我們——在出事的第一個時間去跟外界、媒體澄清,講事實,不要撒謊,要讓溝通渠道變得順暢嗎?

資深公關人王兵針對最近著名企業危機事件評論道:“不道歉被罵,道歉了還是被罵;不發聲明等於默認,發了聲明馬上打臉。”

這兩種情況會越來越普遍。

GBN專欄|身陷危機門,說還是不說?

東西公關

冷靜永第一

上海珍黎傳播公關策略總監劉子珍曾經說過,危機公關的第一原則是冷靜,要不要說最重要。

越是危機時刻、緊急時刻,越需要冷靜,而不是慌亂。在策略上必須有整體的正面的應對策略,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疼醫腳。

第二步才是說的態度。一旦要說,就要及時、透明、真誠。

第三步才是怎麼說。除了“為什麼危機會發生”這個問題,事件發生的原因需要科學認真調查後才能公佈,不能主觀臆斷。

中國是一個各方面體量抵多個西方國家,且文明和智慧只能令他們望其項背的泱泱大國,中國式公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還是一門玄學。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沒有合適的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不動聲色看似中庸,不乏是道,或是正解。

毋庸諱言,西式公關那些聖經和教科書所說的危機公關之道,在西方媒體環境裡可能是正確的,但在中國媒體環境裡要這麼幹,可就有些機械和老外了。

羅振宇解釋,原因不復雜,個別媒體曝了你的光,一旦去解釋,有部分媒體和公眾根本就沒看到,但大家都可能聽到了你的解釋,相當於一條地方新聞被推上央視新聞聯播和二次擴大傳播,你自己又把這個壞消息傳播擴散了一輪。

GBN專欄|身陷危機門,說還是不說?

不怕對手

就怕神隊友

前段日子,有人爆料某IT大佬養小三,其公關部出來闢謠,結果是業內和公眾都知道並腹議“原來某某還有此雅興”。

有人扒拉說聯想曾黑過華為,結果柳傳志老先生攜一波大佬發起針尖對麥芒的誓死保衛戰,後果我們都知道。

近日,柳老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自己今後不會出書時直言:“真的不要把自個兒太當回事,重要的是在你的家裡,在企業中有人知道你曾經做過什麼,真的不要在社會上把自己估計太高。”

這位一代商業教父、骨灰級商儒說的話,對當下大大小小的企業來說,不無啟發。

前不久被曝的常州城管“踩頭”執法案中,本來涉事部門已通過系列危機公關化解部分質疑,沒想到遇到神隊友:那位副大隊長號召頂辱罵記者網帖,引發新一輪危機。這下,只能看上帝能否來幫忙公關這場危機。

羅振宇多年前在一個內部培訓上這樣傳授心得:在中國市場上,無論是做品牌,還是做公關,如果完全照搬西方成熟市場的經驗,有時候就會出問題。

中國的媒體環境確實讓我們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成熟市場經驗。做企業難,做企業公關更難,很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媒體環境不成熟,比起10年前要難10倍,甚至100倍。

GBN專欄|身陷危機門,說還是不說?

忍者神龜

不說話不會死

在世界最多網民、最多自媒體的國度,中國的媒體環境全球最複雜,總有一些愛惹事的媒體,像“不倒翁”和“打不死的小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種野蠻競爭態勢,導致中國企業做品牌時面對的輿論環境過於複雜。

在中國,北方人和南方人的觸媒習慣不同,北上廣深和成渝杭漢的媒體也截然不同,受眾沒有固定媒體消費習慣。

中國媒體還沒有成熟到足夠分化到可以和一群公眾特定的價值觀,特定的趣味指向,特定的政治觀點相對位的程度。

因此,中國當下處理危機有一種獨特現象,我稱之為“忍者神龜法”。遇到有人攻擊——而你“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時,最好沉默;說利大於弊時,也儘量慎言,因為網民不會關注這個“大利”,而會咬住那個“小弊”。

那該怎麼辦?就六個字:遁形、緘默、靜候。別出來拋頭露面,不辯解、不爭論、不說話。

有些企業已明白,等待更大事件發生,讓它搶去頭條,從而讓外界忽視你。

GBN專欄|身陷危機門,說還是不說?

安全質量

底線不能突破

是不是當危機到來時,以不變應萬變,不管外面如何狂風暴雨,就是不出來?

不是!不是鴕鳥戰術,而是避其鋒芒,避免兩敗俱傷,甚至傷及無辜。

或許躲過“風頭”後,你要在一個合適或公益場合再亮相,那時你可以委婉地設置一個話題或環節,“被動地”說明一下當年那個不堪回首的往事及原委。到那時,應該不會再挑起什麼負面報道或更多更大的麻煩。

當然,這個法子,也不是什麼場合都適用。

譬如,遇到長春疫苗門、滴滴安全門等產品質量和客戶安全時,企業的任何商業利益都不重要,早發聲早承擔,成本和代價越小。

等到一發不可收時再出來救場,最好的結果是亡羊補牢,最壞的結果是滅門之災。

你能猜到開始,卻無法猜到結局。

如幾個月前發生的四川廣安“嚴書記”事件。嚴書記被前妻曬出和被網友人肉搜索後,最開始幾天他也沒有主動站出來說話,但最終不得不向組織交代情況。錯就錯在向組織說假話謊話,性質一下子就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