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店的“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有点忽悠,二中南才是自营店

一中实验今年第一年293人参加中考,550到570分这个分数段有50多人,出于初中成绩今年不错,家长们挺信任学校,基本都选择留在本校(一中东校区和一中实验),还有不少570分以上预估不够一中本部的也选择留在本校。

加盟店的“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有点忽悠,二中南才是自营店


“一中东校区”这块牌子已经挂了5年了,2013年入驻,今年第二年参加高考,不说以前,仅说去年和今年高考,公开的成绩单里有含金量的数据不多,只能说比原来54中强一些。官方一直强调是生源的问题。


生源质量应该不是借口。其实一中东校区的一统二统分数线在市区早已经排在二中、一中、43中之后,位列第四、第五了。2010年李金池担任精英中学的校长,不说现在的成绩,单说当校长的第四、五年,即2014年、2015年,高考成绩成绩单已经可以公开拿出来“吹”了,当时精英什么生源?家长心理都清楚,而且现在高考本一线、试题难度跟那时比已经很低了,尤其今年高考,试题难度不大。

现在的一中东校区生源质量和高考成绩,比原来的54中提高很多,说实话与一中品牌有关,但主要得益于原54中这帮老师的努力,据说老师们很拼家长和孩子都挺认可。但离家长心中“石家庄一中的东校区”的定位,相差甚远,家长将孩子托付给这个学校,出发点是信任石家庄一中。

加盟店的“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有点忽悠,二中南才是自营店


艾薄荷老师的朋友圈内一直在探讨和关注,坊间也一直有质疑的声音。石家庄一中对东校区的重视程度,跟石家庄二中对南校区重视程度比起来,差很多,感觉这就是个加盟店,利用一中品牌,管理团队主要成员是一中的,教学信息共享,老师之间仅限于能经常交流,至于一线老师基本都是原54中高中部老师和新聘的,基本没有一中一线老师过来。一中很多资源,一中东是不能直接分享的,如比赛培训、高校自主招生推荐等。

不像二中南,二中自营店,跟二中本部一个总校长“邵奶奶”(邵喜珍),师资两校轮换。二中本跟各高校之间良好关系,二中南是可以直接分享的,如自主招生的推荐,都是在一起的。过去总有人诟病二中将二中南的高考成绩计算在一起宣传,其实这个不为过,本部和自营店的业绩都是二中自己的老师共同打拼出来的,无可厚非,只有加盟店和本部成绩才应该分开。

一中的娄延果只是一中的校长,去一中东是贵宾,对一中东没有管辖权。

加盟店和自营店,确实道出一中、二中对外扩张的模式不同,品牌效应和发展速度肯定就不一样。加盟模式下,加盟店跟总店之间还存在竞争,一中确实存在同一中东校区“抢生源”问题。

据说今年一中东校区院内的一中实验初中部第一年参加中考,293人参加中考,550分以上156人,600分以上22人,考的不错。在中考之前一中已经通过承诺班型“套牢”了一批;7月3日到5日填报志愿,一中本部又派老师在东校区“指导”报名,基本以自主招生(一中今年自主招生名额45个,一中实验录取7人)、分配生、二统、北外直通班、委托培养等方式将570分以上的生源楼走了,一中东校区只剩下570以下的生源了。

优质生源,自己的孩子都不给一中东校区留点,还通过分配生把外校优质生源招进一中东校区,这不是“忽悠”么?

这也是典型的“抢生源”,一中完全可以像二中那样,通过师资共享(轮换),让东校区跟本部平台融合,减少两校差距,但各自发展自己的特色,让优质生源就地培养,喜欢本部或东校区特色的学生,根据自愿,选择本部或东校区。这种分层挑选生源,就导致东校区永远是本部“小弟”。

这个还真得夸几句二中的“邵奶奶”,二中南校区属于二中自营店,师资、品牌、模式(班型设置、自主招生培养等)和本部基本一致,但二中南又有自己的特色,全寄宿制学校;重视文科,与本部形成互补(南校区已经出了几个文科状元);师资队伍年轻化(一线老师多处于25到40岁之间,40岁后分流到中层管理、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岗位),年富力强,富有活力;校园文化等跟本部不一样,优质生源,600分以上,每年招的都不少,很多优质生源也愿意留在南校区。

实践证明,南校区发展很快,几乎跟本部差别不大,而且由于人多,每年高考输出600分以上人数比本部多很多,700分以上生源也有不少。

加盟店的“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有点忽悠,二中南才是自营店


一中东校区现在已经很成熟,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一中不固守本部师资资源不外溢,在师资和管理上进一步融合或倾斜,东校区绝对会比本部搞得更好,一中本部也能从中受益。

东校区有些资源本部根本达不到,场地大、寄宿制管理体系完善(现在寄宿制学校提分很快)、公立私立都有(这个优势二中南都没有,一中东校区公立有分配生,私立体制灵活,跨区域招生、待遇高、聘用教师可优胜劣汰)。

一中应该释放本部能量,利用好东校区这个平台,让那些年富力强、想干事的老师到东校区发展,多付出、业绩突出,首先保证收入,其次舞台大了,晋升机会多。东区有私立和公立两校,完全可以保证,再说集团内部人员流动,企业(学校)内部是可以自主的。

东校区搞起来,这个只要体制得当,也就三五年的事儿,精英中学是个典型的例子,而且东校区已经有了五年的积累,现在到了突破瓶颈、快速发展的阶段了。入驻之初,田运隆当校长,做了大量建章立制、理顺关系的事儿,现在的班子应当谋划一中东校区如何快速发展,而不是“看看门”。

加盟店的“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有点忽悠,二中南才是自营店


这样对一中来说,是受益的,一中东校区也受益。今年从一中实验初中部招走的进入英才班和小班的生源,以往这个分数的学生大多是石家庄二中或二中南的“菜”;东校区留下的,43中、24中、42中、正定东校区、二中南都能去。

家长信任一中和一中东校区,觉得初中“冒险”选择一中实验成功了,高中应该也没问题,所以基本都选择留下。但这是个双刃剑,如果未来2019、2020年以及这一届的2021的高考,一中和一中东校区的高考成绩还这个状态,一中实验初中部培养再多优质生源,也是别人的“菜”,明年就会有学校早早来抢。

看看二中南,一中东校区绝对有实力赶超一中本部,一中也能像二中一样更好的发展。

目前石家庄一中在省城的位置已经很尴尬了,危机很严重。已经丢掉第一位置多年,由石家庄一中变成石家庄铁路以东的一中,现在面临二中南和精英中学的夹击,尤其精英中学,民办学校不按套路出牌(精英中学通过刚刚结束的中考违规招生,冒险一战和状元效应,生源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学校定位也提高了,未来的高考成绩单会更好看,明年没准儿就要打出“省城第二”的口号)。

加盟店的“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有点忽悠,二中南才是自营店


实行分配生政策,一中成了老二,新高考来了,是老三还是回到老大?新高考对一中来说是个机会,但如果一中继续固守现在的“大清风骨”,坊间有预判,未来也就是靠“红色基因”撑着,师大附中的今天就是石家庄一中的明天(注:石家庄一中红色基因是因为跟石家庄这座城市绑在一起,石家庄逢十大庆,必谈一中,城市名片,政府支持力度挺大)。

家长是看着高考红榜投票的,虽说不是那么专业,但还是能分辨你的红榜,公布的数据有木有含金量,只要有有含金量的数据,不管公立私立,花多少钱都行,今年精英中学的招生风波,大家都领教了吧!

最后说明,本文侧重谈高中,请家长注意区分,跟初中无关,初中又是另外一个格局,简单说,一中实验初中部实力已经初现,二中的实力没体现在其旗下初中——石门实验上。

solgan: 站在家长立场,帮家长发声,为家长服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