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被扔瑞典墓地事件:一場「愛國者」的狂歡

中國遊客被扔瑞典墓地事件:一場“愛國者”的狂歡

中國遊客被扔瑞典墓地事件:一場“愛國者”的狂歡

一、

人們都喜歡走兩個極端:大錯者全錯,小錯者無錯。

瑞典的中國遊客事件,教科書式的反應了此現象。

中國遊客被扔瑞典墓地事件:一場“愛國者”的狂歡

事件發生在本月初,曾先生帶著60多歲的父母,到瑞典斯德哥爾摩旅遊,提前到達已經預定好的酒店,時值瑞典的凌晨,地處北歐的瑞典夜裡極為寒冷。

但卻被酒店告知,酒店已住滿,白天才能入住。於是曾先生請求付費在大廳的椅子上讓父母休息一段時間。

酒店願意提供幫助,但後來曾先生在外面看到一個留學生,好心帶進來避寒。此時的酒店便開始驅離曾先生,曾先生不從,酒店便報警,遭到了警方的粗魯、不人道的對待方式。

中國遊客被扔瑞典墓地事件:一場“愛國者”的狂歡

在這件事情上,大錯在警察的不人道、粗魯,沒有用一個更為平和、溫婉的態度對待旅客,遭至國人的一致討伐。

中國遊客被扔瑞典墓地事件:一場“愛國者”的狂歡

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曾先生有錯在先,酒店方在願意為其提供援助的情況下,曾先生藐視酒店規則,酒店方報警,警方到來曾先生一家撒潑倒地、嚎嚎大哭。

雙方都有錯,小錯在曾先生無理取鬧,大錯在瑞典警察不人道、粗魯。

一些媒體,斷章取義,缺乏該有的媒體責任,片面、狹隘、主觀的報道事情的經過,致使鍵盤俠紛紛跟進,輿論壓力如泰山壓頂,以至於國人民族主義高漲。

二、

正如中青報曹林所說,

媒體要做的是報道完整的真相,用調查到的客觀事實形成輿論壓力,從而推動問題的解決,而不是義憤填膺地充當一個情緒飽滿正義凜然的維權者。

維權是律師的事,媒體的武器是“事實”和基於事實的“態度”。無論如何,信息不對稱之下的判斷需要審慎。不要被單方敘述帶節奏,也不要根據碎片推理就妄斷誰不孝誰撒潑誰戲精。

外交部出面保護國人那是義務,不代表曾先生就無錯;也並不代表,媒體就可以罔顧事實片面報道,肆意挑起民族情緒。

惡意的激起“民族主義”,就容易走進另一個極端,理智缺失、道德綁架,極端言論成為主流思潮,理智客觀者被打的體無完膚。

事件爆發之後,一些理智者強調,應該等一個全面的報道,不應該只聽曾先生的一面之詞。強調一出,便有人大叫:“如果是你家人,你也這麼說嗎?”、“你是瑞典人的狗”等等

道德綁架如此,一句“如果是你家人”,竟然可以枉顧是非對錯,站在道德制高點,指點江山。這樣的人“真卑劣!”

三、

胡適先生曾有言: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空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反之,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中國遊客被扔瑞典墓地事件:一場“愛國者”的狂歡

所謂尊重,就是在你尊重別人的時候,別人才可能尊重你。

酒店有酒店的規則,在規則面前,就應該按照人家規則執行,肆意踐踏他人規則,還要人家尊重你,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

誠然,瑞典警方的處理方式不人道、太過激,理應接受譴責,承擔了主要責任,但並非全責。

曾先生的處理方式以及陳述問題的時候,避重就輕,將全部責任推向酒店與瑞典警方,同樣也值得詬病,往嚴重的說,是誠信、人品有問題。

在同胞遇到不公正待遇時候,人們天然的選擇了相信某些媒體和曾先生,卻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

著名哲學家、作家叔本華曾說過:“他人的思想就像別人餐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只有自主的思考,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

中國遊客被扔瑞典墓地事件:一場“愛國者”的狂歡

對於事件未明之前,某些媒體就大筆一揮,僅憑單方面陳述和主觀臆斷,就臆測事件的結果,將民眾帶進了“孤獨的憤怒”之中。

在媒體的公信力面前,民眾天然的選擇相信,到頭來是被當做了一頭牛,被牽著鼻子走。

獨立思考是一個人真正的靈魂(叔本華)。否則,如同木偶、如同牛,淪為他人的“槍”而不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