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是坏事也是好事

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但最近的各种迹象显示,老百姓不敢花钱了,这块压舱石晃晃荡荡,有点不稳。

吃2块钱一袋的涪陵榨菜,喝7块钱一瓶的二锅头,上9块9包邮的拼多多。一波又一波消费降级的海浪,正在冲击着焦虑的中产家庭。

消费降级?是坏事也是好事

一年前还是消费升级,现在又是消费降级,这两个大判断也许都并没有错,因为它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将升级与降级合在一起后,最沉重的真相也许是:贫富差距依然在扩大。

在急剧升高的生活成本面前,80后、90后的中年人、年轻人进入了一个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克制欲望,减少消费,不婚,不生,不买房。所以,“佛系青年”、养生才会这样流行。

朋友圈充斥着如何度过寒冬,消费降级,狂飙的房租,有人在制造焦虑,有人在贩卖焦虑,大家都生怕被飞奔的列车甩出来,拼命的焦虑。希望站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回望2018,也许就是个小山坡。过去了就叫门,过不去了就是槛。

消费降级?是坏事也是好事

然而失落中也有希望,大家在消费降级时往往会选择下一个层级品牌中那些品质更好,又具有情感和社会主张的品牌,也就是一种对品牌“返璞归真”的状态,这就是曾被提及的日本第四消费时代,那一群消费品牌观念成熟,不痴迷于炫耀性消费和奢侈品的消费者,也当初日本无印良品创立之初便俘获的拥趸。他们往往放弃奢侈大牌而转投设计师品牌,购买更加有社会承诺的小众的消费降级品牌……

这些“消费降级”的品牌有一个共同点,尽管比大牌便宜,但一定比同级品牌的利润更高,社会主张更清晰,比如无印良品(主张不为品牌而花费)、比如阿原手工皂(主张纯天然纯手工打造)、比如TOMS的公益鞋(主张买一双捐一双)……

消费降级?是坏事也是好事

这一组群虽然在国内所占比例很小,但其数量和贡献却足够成就很多企业和品牌。

这样看来,纵使是消费人群的消费降级之际,也极可能是品牌升级之时,消费降级也可能是经济在自我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