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學習:刺河豚的自衛武器

河豚魚,又名氣泡魚,古名:鯸鮐(hóu tái),別名:也稱魨魚、氣泡魚、辣頭魚,在江浙一帶稱小玉斑、大玉斑、烏狼等,在廣東一帶稱乘魚、龜魚,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稱乖魚,而在河北附近則稱臘頭。

刺河豚是生活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一種魚類。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刺河豚看上去與其他魚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一旦遇到危急情況,刺河豚馬上變成另一副模樣進入緊急防禦狀態,變化體型是刺河豚防禦外敵的自衛武器。

刺河豚身上長著密密的許多針刺,這是一種變形的鱗片。平日鱗片多數平貼在身體表面,遇到危險時,它立即衝到水面,大口吞嚥空氣,使身體膨脹成一個圓球,全身的刺狀鱗片也向四周豎起,它在水面仰面躺著,腹部朝上,身體一部分浮在水面之上、一部分在水面之下,這樣不管是來自水上和水下的進攻都能抵擋。危險解除後,刺河豚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放出空氣後,身體自然恢復原狀了。

刺河豚利用自己身體構造的特點採取的自衛方法真是奇特又有趣。

大語文學習:刺河豚的自衛武器

大語文學習:刺河豚的自衛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