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帶,給豫西鄉村帶來新變化

精準扶貧帶,給豫西鄉村帶來新變化

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一幢幢整潔明亮的房屋,一片片長勢旺盛的果園……在三門峽市靈寶蘇村鄉福地村,許多貧困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精準扶貧帶來的新變化。

精準扶貧帶,給豫西鄉村帶來新變化

今年以來,蘇村鄉立足實際,加大精準扶貧工作力度,努力讓全鄉貧困人口得到實惠,力爭穩定脫貧、有序致富。

加強宣傳,堅定致富決心。充分利用培訓會、座談會、宣傳欄和張貼標語、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把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到家家戶戶,讓貧困群眾破除“等、靠、要”思想,把開發式扶貧觀念植入人心,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扶貧開發項目建設。

培植產業,提高造血能力。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按照政府扶持引導、龍頭帶農戶、協會搞服務、科技作先導、綜合搞開發的發展模式,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變“輸血”為“造血”,走出了一條“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扶貧新路子。目前,該鄉種植業輻射帶動貧困戶293戶1137人,食用菌輻射帶動貧困戶177戶552人,養殖業輻射帶動貧困戶191戶729人,設施農業輻射帶動貧困戶470戶1590人,鄉村旅遊輻射帶動貧困戶299戶799人。

精準扶貧帶,給豫西鄉村帶來新變化

重點培訓,增強扶智效果。圍繞主導產業和各類致富項目,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充分利用村、種植(養殖)基地,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專題培訓與實地培訓、定期培訓與隨到隨學相結合,聘請專家、技術員、“土專家”講授和指導,使農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實現科技致富。該鄉共開展各類培訓5期15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00多份。

精準扶貧帶,給豫西鄉村帶來新變化

注重民生,織牢解困網絡。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土地整治等項目的實施,圍繞人畜飲水、通村組公路、綠化建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夯實農村發展的硬件基礎。

投資8514.58萬元的高標準土地整治項目工程順利實施,整治土地5.714萬畝;投資1400萬元建設蘇村村“美麗鄉村”省級示範村,擴大鎮區規模;投資2790萬元,完成易地搬遷貧困戶139戶465人;投資748萬元涉及福地、廟溝、下灣3個村小流域治理工程和高嶺、孫家溝、郭家嶺3個村人畜安全飲水工程;投資500餘萬元對張家溝、水南、陽坡渠、秋家溝、廟溝5個村農網進行改造;投資140.25萬元,拓寬改造X024至水南6公里和X026至秋溝1.5公里道路,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投資105萬元,建設衛家磨、郭家嶺等7個村的標準化衛生室;投資2790萬元,建設翻裡、衛家磨、錦鳳社區二期3個安置點,搬遷貧困戶139戶465人;投資72.89萬元,加強村級活動室、文化室、文化廣場等公益事業建設,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得到較大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薛偉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