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ta在想什麼,因爲你不夠「暴露」

不知道ta在想什麼,因為你不夠“暴露”

老婆:“尿不溼快沒有了,你再買點兒,這兩天促銷。”

老公:“衣服、玩具、尿不溼之類的不是一直你負責嗎?”

老婆:“怎麼,你就不能一起負責嗎?。”

老公:“我沒時間。”

老婆:“哦,好吧,那算了,你太沒責任心了。”

有多少人和另一半每天的溝通日常是這樣的?我猜,一定不少。我每天都能在後臺看見許多這樣的留言:

我覺得老公經常不理解我,甚至可以說是不懂我,而且我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我老公太直男了,有時候特別缺心眼兒,跟我一點兒默契都沒有,真的不知道他咋想的;

有時候睡一覺醒來看著他覺得很陌生,這麼多年同床共枕卻好像沒有真正走近他……

出現這樣的情況,恐怕你們的親密度有待提升。要知道,同床共枕未必心有靈犀,這裡有一個關鍵因素影響著這份親密關係,叫做:

自我暴露,即向對方說心裡話,自發地、有意識地向另一個人暴露自己真實且重要的信息,坦率地表白自己。

萊文格和斯諾克(G.Levinger & G.Snoke,1972)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隨著接觸和捲入的加深,對一個人的接納和信任也越來越多,關係就越來越親密,而自我暴露正是衡量兩個人親密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彼此之間不共同擁有一些私人的、相對秘密的信息,他們的關係就稱不上親密(Laurenceau et al.,2004)。

不知道ta在想什麼,因為你不夠“暴露”

人際關係狀態及其相互作用水平圖解

這個圖表就可以反應出隨著捲入程度(自我暴露程度)的加深,兩個人共同的心理領域重合部分越來越多,也就是說連接越來越緊密,越來越親密和信任。想想看,兩個決定執子偕老的人曾在茫茫人海中原本素不相識,隨著接觸慢慢加深,才相知、相惜,甚至生死與共。值得一提的是,捲入程度(自我暴露)並不因從戀愛到婚姻的質變,亦或相處時間越來越長成就正比,有的夫妻生活了一輩子,也不懂彼此的觀點、感受和需求,這才是真正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自我暴露才有真誠在彼此間流動,才有我看見你、我接納你、我懂你。

回到開頭那個對話,很明顯是一次失敗的溝通,“尿不溼快沒了”“這部分你負責””全部都是事實,但兩個人只是在單純的聊雞毛蒜皮的事情,這樣當然無法瞭解對方言行背後的用意,因此不但事情沒解決好,夫妻感情還受到了影響。相反,仍是同樣的場景,用自我暴露的溝通法則會達到全然不同的效果:

老婆:“尿不溼快沒有了,你再買點兒唄,這兩天促銷。”

老公:“衣服、玩具、尿不溼之類的不是一直你負責嗎?”

老婆:“是的,但是最近照顧孩子時,我感覺有點累,因為工作上接了個新項目在公司挺累的,回家還有一堆事,讓我有些煩躁,所以,希望你能多關心一下家裡的事。”

老公:“原來是這樣啊,看來這幾天老婆辛苦了,孩子的事情我會上心一些。”

老婆:“嗯,謝謝老公。我知道你掙錢也很不容易,不過,孩子太小,瑣碎事情非常多,我又剛剛重回工作崗位,這讓我感覺自己被壓得喘不上氣來,作為爸爸希望你也能更多地參與到家務事裡,幫幫我,共同努力,你說呢。”

老公:“哦哦,看來我對你關心不夠,不過很願意試試。”

“累”“煩躁”“有點兒累”“壓得喘不上氣”是感受,“掙錢不容易”“作為爸爸希望更多參與家務事”“幫幫我”是觀點,有感受有觀點,無敵意無攻擊地向對方表達心聲,對方一下子就能理解和接納。兩種暴露程度和表達方式,兩種效果對比,問題一目瞭然。

所以說,在婚姻中,自我暴露是維持夫妻關係的潤滑劑。

既然我們知道了需要自我暴露,那到底該如何操作,可以達到最佳效果?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第一,在溝通中,不要用強硬的態度下命令,或試圖給對方講道理,如果對對方有要求,要說清楚理由,並表達這是自己的希望;

第二,在吵架時,可以有情緒,但不能為了發洩而耍脾氣,要在表達事實的基礎上,多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觀點看法;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請勇敢多向伴侶袒露心聲,甚至可以是一些“陰暗的”心情,諸如嫉妒、自卑、攀比,並和老公一起找到這些情緒源頭。

第四,幫助對方暴露自己,引導ta在生活點滴中說出自己做某些事的原因和理由,以及自己有什麼需求,除了接納,你還要幫助挖掘出ta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感受。

“張博士快樂家”(iloveeqcom)、

“卡卡幼兒情商力”(iloveeqbab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