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理學生使用手機問題?立法、制度與教育

《法國世界報》7月30日消息,當日,法國國民議會表決通過關於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法案。按照新規,在校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活動時均不得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等各種有上網功能的通信設備,除非是出於教學需要,或是在條例中明文規定可以使用的地點。法案適用於所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即3歲至15歲的學生,並將於今年9月開學時正式生效。

怎樣治理學生使用手機問題?立法、制度與教育


法國禁止初中以下學生在校園裡使用手機,不是簡單的出臺禁令,而是通過立法,將其成為法案,這是我國在治理學生使用手機問題時,更應該借鑑的,即對於家長和社會公眾關注的教育議題,需要廣泛聽取意見,充分論證,而不是拍腦袋決策。而在立法之外,還需要重視相應制度建設以及對學生的引導、教育。

我國未成年學生沉迷手遊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一些學校已經出臺禁令,但是,由於是學校的行政規定,導致在執行過程中一直存在爭議,甚至出現班主任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當事學生報復傷害班主任的事件。只有立法,才能使禁令有法律效力。而立法的過程,就是各方意見交鋒、利益博弈的過程。比如,贊成孩子使用手機者認為,學生可通過APP學習,不能因噎廢食,而反對者認為,使用手機學習,只是學習手段的延伸而已,當使用這一手段的弊端大於收益時,就應謹慎使用。因此,這不是是與非的問題,而是利大還是弊大的問題。

怎樣治理學生使用手機問題?立法、制度與教育


而就是禁止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也會存在執行難的問題。諸如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學校怎麼處理?學生在課堂上違規使用手機,教師能讓學生交出手機嗎?這需要進一步推進依法治教,如果教師收繳學生手機,學生不服產生衝突,家長向教育部門舉報,如果教育部門不依法調查處理,而是息事寧人處分教師,那教師就不會認真執行禁令,對使用手機的學生睜隻眼閉隻眼,尤其是在一些薄弱學校,對待成績差的學生,更可能如此。

這就是說,推行禁令,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是需要針對現實,完善學校管理的。對於我國中小學管理來說,依法治教,才能維護學校辦學秩序。

與此同時,還必須意識到,就是執行了校園禁令,這隻解決了校內使用手機問題,學生沉迷網絡還有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這不是靠學校禁令就能解決的,還需要進行綜合治理。在社會治理方面,我國目前沒有遊戲分級制度,這導致未成年學生,很容易接觸、使用帶有色情、暴力色彩的遊戲產品,一些遊戲運營商大賺未成年學生(家長)的錢。近年來,輿論一直呼籲建立遊戲分級制度,但有關部門並未響應,如果不切實建立保護未成年人的分級制度,那麼,就是校園內禁止了學生使用手機,也解決不了學生沉迷遊戲,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法國電影作品分級委員會希望從形式上擺脫任何審查理念的束縛,將宗旨定位在發展經濟、保護兒童上。為此,制訂了3種等級:禁止不滿12歲兒童觀看的影片;禁止不滿16歲青少年觀看的影片和眾所周知的X級影片;TP級,即所有人可以觀看的影片和TP+avert級,為大眾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內容。這種分級制度貫穿在文學、遊戲等所有未成年孩子能接觸的文化、娛樂產品之中。

怎樣治理學生使用手機問題?立法、制度與教育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明確,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可是,這一禁令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往往是出問題後才治理,治理也是一陣風,治理之後又死灰復燃。在一些農村地區,離開學校的孩子馬上就進網吧,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校園內治理,校園外放縱,不僅使校園治理無效,而且也會加劇師生衝突:為何不讓我玩手機?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國家庭缺乏對孩子使用手機、電腦的教育、引導,是學生沒有養成健康上網習慣、網癮問題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家長自己忙,就用動畫片、遊戲打發孩子,不陪伴、指導孩子,孩子很容易被遊戲情節誤導,也可能陷入網絡遊戲無法自拔。在校園禁止使用手機後,由於通訊聯繫需要,給孩子配手機無法避免,這需要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引導。陪伴孩子,在孩子使用手機時,告訴孩子控制時間,識別不良信息,是家長必須履行的監護、引導責任。

所以,立法、制度、教育,對治理中小學生使用手機問題缺一不可。我國需要完善相關立法,並建立遊戲分級制度、改革學校辦學制度,同時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