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爲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圖|來源網絡

剛開門就要等上1小時

還記得“味千拉麵”的廣告嗎?一位年輕人為了熬製一碗滿意的麵湯,不斷的嘗試各種材料的配比,從青年一直做到滿頭白髮的暮年,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都奉獻於這碗湯裡,最終熬製出了一碗先到骨子裡的美味。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很多人看完這部“這一碗,讓心裡好滿”的廣告都會覺得廣告內容過於誇大其詞,只是一碗麵湯,湯頭比較濃郁鮮香而已,耗其一生的精力未免不可思議。

但這次我去了日本名古屋,特地去吃了一下當地最有名的老字號鰻魚飯店“蓬萊軒”,那種入口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真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熱田神宮附近的這家鰻魚飯店“蓬萊軒”早上10:00開業,大家都是慕名而來早早的前來排隊了。一早在熱田神宮裡陪兒子看神雞,晚到了2分鐘,去的時候“蓬萊軒”的裡裡外外已經擠滿了人,我們拿到了中午時間的號,但被告知要排隊至少1小時後才能吃到飯,這邊鰻魚飯的知名度可見一斑。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終於排到我們了,看了一下菜單,上面只有鰻魚飯和少量的定食,只是碗的大小和套餐不同,更多的是飲料和酒,為了滿足一下味蕾,我們三人各點了一份標準份鰻魚飯套餐。

日本人吃飯真的很講究儀式感,鰻魚飯端上後面前有三個小盒子,裡面分別裝有小蔥、芥末和海苔。邊上還配了一壺泡飯湯。

接著服務員開始介紹鰻魚飯怎麼吃,看似普通的鰻魚飯原來有三種吃法,俗稱“鰻魚三吃”。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先劃一個"十字"把鰻魚飯平均分成4份。

  • 第一份:直接吃,品嚐鰻魚飯的原味。
  • 第二份:加上海苔,芥末,香蔥等佐料吃。
  • 第三份:除了加料之外,把邊上的一壺熱湯澆在飯上,做成鰻魚茶泡飯吃。
  • 第四份:可以選擇上面三種吃法中的任一種,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吃。

就這碗簡簡單單的鰻魚飯,卻有著140年的歷史,第一代創始人在明治6年就開始研製這碗鰻魚飯,如今接班的據說是他孫子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具體不記得了),祖祖輩輩都投入一生的精力只做鰻魚飯這一件事,難怪這碗飯飯粒入口粒粒飽滿香糯,鰻魚醬汁鮮甜回甘,鰻魚更是金黃香脆,這種舌尖上的美味要是沒有去現場吃過,真是很難用言語才能襯托出它的美味。

那天還有幸見到了這位已經六十多歲的老爺爺,被大家尊稱為名古屋的“鰻魚之神”。一眼望去老爺爺和所有的員工一樣穿著白色的廚師衣服,熟練的製作著手中的美食,那種專注和忘我的感覺好像周圍一切都與他無關。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日本·鰻魚之神》,真正大神級的鰻魚飯大廚“野田巖”的金本兼次郎。

80多年只做一件事

創始於1789年的“野田巖”鰻魚飯店距今已經是200多年的歷史了,這位金本老爺爺是“野田巖”的第五代傳人了。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金本兼次郎是地道的東京人,從5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到批發商店學習挑鰻魚,一做就是80多年。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在這80年間,金本每天堅持早上4點起床,洗漱完之後就換上一身白色廚師衣服,到樓下的廚房開始一天的工作。

金本採用傳統的先蒸後烤製作鰻魚,蒸過的鰻魚蘸上醬汁之後再烤,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這樣拷出來的鰻魚香甜鬆軟,

接著他的弟子們會將已經切好的鰻魚串籤。為了保證鰻魚不被烤焦,串籤也是一項特別重要的手藝。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炭火烤魚,其中最重要的是,看準時間將鰻魚從火上翻轉以及扇扇子。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蒸過之後,放在炭火上烤,待皮和肉之間的脂肪烤到全熟為止,要翻動鰻魚36次。沒有死硬規矩,全靠眼睛看,靠鼻子聞,直到顏色漂亮發光,聞到脂肪有滴在炭火上的香味為止。

每天工作14小時,80年如一日,只為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面對電視臺的採訪,金本老爺爺說:“我憑著自己的感性在烤鰻魚,是火盆上的戰鬥,火得強弱、擺放的位置,這些微妙之處是專業廚師必須追求的”。

雖然這家店已在東京名聲大噪,但這位80多歲的老人依然堅持每天從早上4點開始工作,一天要站好幾個小時切魚,鰻魚飯的準備工作才做完。接下來就要沾上調味汁烤鰻魚,反覆沾調味汁烤4遍,以此保證鰻魚飯的顏色和光澤。平時不論客人再多再怎麼催促,也一定會把這道工序做足。最後才是一碗鰻魚飯。

專注的精神造就一個人

記得當時,我兒子剛打開蓋子就沒停過嘴,一邊吃一邊說“好吃,真好吃”。問他這次旅行什麼東西最好吃,他會毫不猶豫的告訴我“鰻魚飯”。

為什麼一碗鰻魚飯會這麼好吃,因為創作這碗飯的人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其中,不斷的在各種細節上打磨,就連最基本的串籤都會非常講究。

真是就是這種對一件事的認真和專注到極致造就了這位“鰻魚之神”。

記得秋山利輝在《匠人精神》中說過:“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功到自然成,最終‘止於至善’。正如古大德雲:‘成大人成小人全看發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願力。’”

秋山對自己門下的新門徒首先要求不能帶手機進入工作場所,不能聊天交談,一心只專注於手中的木匠活,這種令人窒息的工作方式讓所有人都專注於自己的工作,這種“好好做事”的品格成就了“秋山木工”,讓秋山出的傢俱製品成為經典。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總是想著自己一個人能做多少事,能學多少技能,到最後非常可惜把所有的精力都分散在很多事情上,每件事情都沒有專注的去做好,做到最好,所以看似好像什麼都會,但其實都只是泛泛而已。

而那些只專注於做一件事情,並且願意奉獻自己一生的熱情,浪費自己美好的歲月,只為把這件事情做好,做到一個更高境界的人,最後都成為了大師。

工作真的能磨鍊一個人的意志,“愚直地、認真地、專業地、誠實地”投身於自己的工作,每天總結經驗,比昨天做的更好一點點,日積月累,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會看到驚人的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