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01

/

上週末在孩子他爸的催促下終於約上了一節幼小銜接的識字課。一直以來看到群裡各種雞血媽曬娃的各種課程,識字、算術和英語是基礎,有時間和精力的還會去報舞蹈、美術什麼的,這些無非是讓家長之間變的焦慮。

這個學習班是在我們上跆拳道的樓上,我是無意中聽其他家長提起的,那天去看了一下,門口坐滿了家長,前臺接待的老阿姨根本就沒空搭理我,只能後期電話預約了試聽課。

進去上課後我們諮詢了一下課程顧問老師,老師直接說:“你們已經來的太晚了,很多孩子是從上幼兒園一開始就來報名上課了,現在基礎都已經打好了,你們要是再不來學,到幼升小的時候根本跟不上的。”被老師說的我們有些緊張。

老師接著說:“不過你們現在來上還來得及,一會兒最後10分鐘可以家長旁聽的,你們進去聽聽看好了,秋季班馬上要招生了,很多孩子都是平時放了學都來讀的,你們看看能不能來。”

在等候期間,我問了坐我旁邊的兩個媽媽,一個是民辦幼兒園將來想上雙語學校的,另一個是上海競爭最激烈,教育資源最好的區的孩子媽媽,問及是不是住在這個附近,他們都表示過來有點遠,想想我們家就住附近,還這麼不積極,真是有點汗顏!

我又問住那麼遠怎麼會到這裡來報班的,一位媽媽告訴我他們班的孩子都在學這學那,有幾個就在這裡上課,所以也就過來報名了,名額還挺緊張的。

過一會兒老師把門讓家長進去旁聽了,我們家因為是試聽就坐在教室最後,老師還表揚說我們家很乖,也不說話,聽的很認真。

我出來的時候沒說話,但他爸憋不住了,說千萬不能孩子來這裡學習,這是要害了他。我笑笑,其實我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只是我說了沒用,得他爸自己去體驗過才信。

這裡的老師是怎麼教這些連字都不認識的孩子識字的呢?

比如“圍”這個字,我在家裡教會告訴他裡面有很多稻草,外面用木頭搭一個圍欄把這些草圍起來,這就是“圍”。

這裡的老師教的是:“圍字”是全包圍結構,四個邊都封閉的是全包圍結構。“區”字就是半包圍,沒有把邊全部包起來,就是半包圍結構。

這些結構都是小學才會教的內容,如果在小學教是很正常的,但我們連字都不認識幾個,更不理解什麼是全包圍,半包圍了。

孩子出來後我問他聽懂了嗎?他告訴我:“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東西。”我又問他那其他同學在幹嘛呢?他告訴我:“他們在說話,有幾個在玩。”

這樣的回答讓我很擔心,雖然我是肯定不會讓孩子現在去學習這些,但我挺擔心這些孩子,不過確實有一些天資比較厲害,天生好學真是挺好的,但那些也是聽不懂在裡面玩兒的孩子,一年下來被這樣灌輸一些完全聽不懂的概念,每次還得坐在教室裡正兒八經的一動不動,以後還會對學習有興趣嗎?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02

/

記得前幾天聽一位老師提到她的小兒子。她告訴我們小兒子不像老大,從小調皮好動,不愛學習。到了上幼兒園的那會兒,老師經常會打電話來說誰誰誰的孩子被他欺負了,他又在幼兒園鬧事了。

這種情況讓她很頭疼,最終小兒子被老師貼上了“小兒多動症”的標籤,老師建議去醫院看看吃些藥,還被建議不適合上普通的幼兒園。無奈這位老師只能讓他在家休息一段時間。

老師堅持自己的孩子沒問題,只不過天性活潑好動,怎麼就要給自己的孩子掛上多動症的名號,有點無法接受。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於是,老師四處打聽,詢問有什麼樣的學校適合孩子,這種類型的孩子怎麼辦?終於有一所郊外的私塾願意讓她小兒子過去面試。私塾的校長和小兒子聊了聊覺得這孩子很好,一點問題也沒有,就決定讓他留下來學習。這讓老師很高興。

到了幼升小的時候,這孩子非但沒有比同齡孩子落後,反而表現的更好,不僅認識1000多個漢字,還能背誦唐詩宋詞,而且變得非常懂事,也開始熱愛學習。

原來,這所私塾專門收這些無法接受傳統教育的孩子,校長的初心是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權利接受平等的教育,可能目前傳統的教育方式他們不能接受,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問題孩子,面對這些孩子更應該用大愛和包容對待他們。

老師告訴我們其實私塾裡每天也不正兒八經地教課,但他們很注重孩子們生活習慣的培養,早睡早起,早上起來自己穿衣洗漱,然後開始讀《三字經》,吃完早飯之後大家一起挑著小扁擔去菜園澆水,或者去挖菜,孩子們可喜歡這種大自然的活動了。

慢慢的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都變好了,而且那裡的老師不會刻意壓制孩子的天性,在田裡可以跑可以跳,可以叫可以鬧,尤其是像被貼上“多動症”標籤的孩子,平時在教室裡不能大聲說話,不能亂跑,在這裡只要不做危險動作,老師都允許,孩子們天性得到了釋放,自然性格也發生了轉變。

這位老師跟我們將現在她的小兒子根本不會是問題小朋友,記得當初在公立的幼兒園動不動就跟同學鬧矛盾,現在性格可好了,還有了很多好朋友,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

老師講這個事情並非要大家都去上這樣的私塾,而是告訴我們“萬物都有時”,每個生命成長的速度都不一樣,不要用傳統的思維去和大眾去比較,也不要可以去放大孩子的缺陷,在幼兒時期更需要注重孩子性格和生活習慣的培養,這比認識多少字,學會多少個英文單詞更重要。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03

/

在2008年有個日本媽媽不幸身患癌症,但在她去世前的最後幾個月裡卻給女兒留下了無比珍貴的財產。

這名媽媽叫千惠,在女兒阿花剛出生沒多久就被查出乳腺癌,而且癌細胞快速擴散到了全身。初為人母卻無法讓千惠喜悅,連抱孩子的力氣都沒有了。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這時千惠開始思考:“該給女兒留下點什麼,才能讓她在沒有媽媽的日子裡好好地活下去?”在一次孩子吃飯的時候,千惠欣喜地發現即使是納豆和大醬湯,女兒阿花都吃的津津有味,這些食物不貴,即使以後沒什麼錢也能買到這樣的食材。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千惠突然領悟,得讓女兒學會洗衣做飯等家務活兒,這樣,就算她離開了,阿花也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金錢,權力,地位,財產,我什麼都沒有。想了想,我只能教她做飯、做家務,讓她認真過好每一天,即使自己一個人也能好好地活下去…”千惠當時說道。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阿花兩歲的時候,千惠開始教她洗自己的襪子。當女兒自己呆呆地因為洗不乾淨而將小手搓得通紅的時候,一旁的千惠沒有幫忙,而是笑著鼓勵著。

不發言,不幫忙。教孩子做事情時,最重要的就是讓她獨立思考和體會。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我都讓她自己來。

——千惠

千惠清楚的知道,作為母親最想交給孩子的就是:做飯的本領。因為自己隨時都會因為癌症而離開幼小的女兒,讓她學會自我生存比什麼都重要。在阿花三歲那天,千惠送了她一臺手動榨汁機。讓阿花學習做家務,這只是第一步。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阿花,做飯這件事與生活息息相關,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健康第一,學習第二。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活下去。

——千惠在日記本里這樣寫到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阿花四歲生日當天,千惠“狠下心”讓女兒拿刀開始練習切菜。沉甸甸的菜刀,對於一個四歲的女孩來說很是吃力,看到阿花一絲不苟、一言不發地用心切土豆的時候,千惠比誰都緊張,但謝天謝地,阿花竟然沒有受傷,阿花還拿著“小石頭”般的土豆露出勝利的笑容。

在千惠忙著炒菜、煮大醬湯的時候,阿花竟然拿起她自己的小攝像機開始拍攝媽媽忙碌的樣子。

 

我下次做菜的時候,問攝像機裡的媽媽就可以了!

——阿花

雖然最終千惠還是因為癌症復發離開了人世,但女兒阿花已經懂事了,最重要的是她已經學會獨立照顧自己了。

教孩子這4種能力,終身受用

媽媽:

阿花有件事想告訴你哦。所有的便當我都會自己做了!媽媽很吃驚吧?

爸爸有次喝多了酒睡懶覺,沒給我準備便當。我就趁爸爸洗澡的時候蒸了米飯,菜是奶奶教的煎雞蛋和爸爸教的青椒炒肉。米飯上還撒了魚粉拌紫菜哦!我還和爸爸說好了,下次做飯時收拾的活兒也全由我來幹。

最近我的拿手菜是咖喱飯和土豆燒肉。我還想讓媽媽再教我彈鋼琴。託媽媽的福,在學校裡,阿花最拿手的就是音樂哦!我也想跟媽媽一樣,長大後成為一個會唱歌的人。為我加油吧!

打掃浴室和洗衣服的活兒,我有點偷懶了,上了四年級我會努力的。因為我和媽媽說好了,你就在天國看我的行動吧。

我好想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去沖繩和迪士尼樂園啊!爸爸說暑假會帶我去。要是媽媽在的話,我就更高興了。

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些都是媽媽教給我的。

“想想別的,想想別的。”以前媽媽經常這樣說。雖然也會覺得好難啊,但阿花已經不哭了,我會加油哦!

這是阿花寫給天堂媽媽的信

其實比起阿花我們的孩子都是幸運的天使,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教育資源,優質的生活環境,但很多家長卻無法讓孩子享受正常的生活環境,一些機構的誇大宣傳也讓家長變的焦慮不堪,但我覺得比起識字算術的能力,教孩子學會四種能力,更能讓他受益終身。

讓孩子終身受用的四種能力

1、愛的能力

弗洛姆說:愛是一種能力。一個擁有愛的能力的人,不管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總能從自己的處境中,找尋到愛的味道。面對人生的各種起伏,他們更多的不是抱怨失去,而是感恩,更能從容面對各種困難。

2、取悅自己的能力

很多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夠好,所以大人才不喜歡他,才會打他,於是從小自卑情結非常重,這一直影響到他之後的工作,結婚生子。能取悅自己的人,更有力量讓自己走出黑暗,撐到下一個天亮。相信自己是很棒的,有力量的,讓好運和快樂一直伴隨著自己,這樣的人生總不會太差。

3、接納自己的能力

若能從小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一切,好的不好的,完美的不完美的,將來會變得更好。不接納其實是一種低頻的能量,越是不接納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不接納其實也就拒絕了這個世界太多的美好和可能性。所以能接納自己一切的人,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會越來越開闊。

4、不斷學習的能力

人一定要不斷學習才會成長。現在很多人都在說終身學習,確實不斷學習,會讓我們保有對世界的好奇和包容。擁有了不斷學習的能力,就會知道,沒有什麼一定對,也沒有什麼一定不可以,世界自有它的多樣存在,我們只需儘量去欣賞它的美和不同就好。不斷學習,讓自己永遠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去看世界。

孩子的性格養成期其實就這麼幾年,如果一味的不去關注孩子性格的養成,只是讓孩子隨大流地盲目地讀這個那個,錯過了這幾年,以後再也補不回來了。很真誠的希望家長在注重孩子教育的同時,多關注其成長規律,培養孩子的心智能力,未來會讓他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