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我国的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实施了近三十年,时至今日已经被很多人诟病,究其原因,无非是学历、教龄与职称评审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当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职称制度改革一直在被提起,并且也有明天的改革。 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所以很多的大学生参加教师招聘的考试,争取将来也能当一个老师

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首先职称不是考的,职称靠评和审出来的,评是参予者,审是他人,两个环节,一个靠己另一个靠天,腐败由此而生。职称与实际工作能力、态度、成绩等均无关,只与虚的假的有关,什么虚模范、假论文、阴捧阳违、托关系拍红包。想当老师必需要职称,职称高低决定工资高低,且终身制。

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职称评定,学校领导占便宜,这是铁的事实!一些一线的教师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到头来评聘高级教师还要给领导送礼表现,还不如天天在领导后面拍马奉迎的,这样的事情真的不能理解!

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

1、腐败评审之风盛行

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评审前给可能参加评审的评委打电话,打招呼,请客吃饭。全国各地都一样,每年评审中高级教师,选出高级教师组成部分的评委团,由组长带队,但抽出去的人中,有些是几年都抽中的,许多教师就拼命地打电话查问哪些人会去评委,哪一个队今年由谁带,很早就打招呼,所以就出现有的老师认识人,一次通过。

不认识的,四五次都不通过,于是死心不评了。更有甚者组长指定哪几个人一定要评上,少数评委也从中指出哪些人条件很好,暗示一些人一定要评上,大家都是当评委,不便说出不愿得罪人,也就只好同意了,无形中让少数人一路绿灯直行,剩下的人选就是硬件的较量了。

于是不少人通过各种关系找人,送礼,请人吃饭,使评审高级的活动成为比拼社会关系的竞赛,有一个教师直言,让我花几千元钱去参加函授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还不如花这些钱去拉关系,疏通评委,早一点评上高级更来得实惠的多。多么世故的现身说法!

2、可恶的论文评选等级

在中学高级教师的评选中,最为苛刻的条件是一定要市级论文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多数人还是想到更为现实的市级一等奖,但那也是一道难过的关。

首先,每次评选奖时,只有20%一等奖,40%二等奖,其余的就是三等奖,但由于只有一等奖评选高级时才有用,而且几个评委还有内定的人数,其余的指标就成为评委们捞取金钱的资本了。

某校的一位女教师跟市教育局的比较熟,她的同学要求其帮忙,只打了一个招呼,评了一个三等奖,后来同学过问此事,她再打电话问评委,评委说是忘记了些事,同事无法,只好给同学买了200元的东西,找到评委时,再给评委200元,过了10分钟就给她办好了一等奖。

我的一个同事从网上下载了一篇论文,只修改了作者的名字,其余的什么也没有动,就连字行距还有的密有的疏,就因为跟教育局的人打了一个招呼,只花了几元钱复印,就得了一等奖,让人啼笑皆非,看来这样的论文属于保送之类了。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一直对论文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一是对教师发展的误导: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不重要,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发表论文,只有发表论文,才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和最显著的标志。

于是,不少教师把精力用在写论文上,挖空心思发表论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一塌糊涂,结果,评职称竟然比那些教学实绩好的教师早。这种误导必然导致教师发展的畸形,不会上课没事,却一定要去搞所谓的教育科研;教学质量差没事,却一定要去写文章发表。

教师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不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不重视班主任工作,最终受到损害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3、造假业绩

评中学高级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除了要有论文省或市级一等奖,还需要学课带头人,骨干老师,市优秀教师荣誉证书,优质课,说课一等奖……,为了达到这些条件,潜心钻研的教师们也真有办法,出高价买通管理证书的教育局工作人员。

4、学校评优的荒唐规则

评审高级教师,如果有市优秀教师,区优秀教师证书也有一定的作用。起初学校许多教师不知道它有作用,有与没有都无所谓,我们学校里就出现了优秀教师专业户,她连续7年都是市优秀教师。

原因是她的亲戚是校长,每一年优秀教师去参加表彰大会时,都有价值不菲的礼品,一年的结束,教师们都忙着回家,谁也不会过问这桩事,有些教师问起,校长也爱理不理的回答:不知道,到时我问一下。后来评职称时才发现她的证书一大堆。

到后来,大家知道优秀证书有用时,连续5年都只供应校领导及其家属,没有一位教师拿过市级优秀教师证书,先进工作者证书,这就是当官的优势吧!再后来,凡是上了35岁以上领导全部是高级教师,用校长的话来说就是领导优先,不服不行。

另一件事就是学校评骨干教师,里面的条件一大堆,但学校领导只重视一条:通过全校教师的民主投票,排名在最前面的优先。结果学校的会计优先其它几位教师,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资等其它方面都要找他,而且他平常都是笑嘻嘻的。

骨干教师不是干出来的,而是教师评出来的,看来编写评选骨干教师条件的教育局工作人员特别重视人际关系。我们知道,在知识分子和干部的生活圈子里,派性斗争哪里都存在,许多人当面笑嘻嘻,背后玩死你。

只要是让人参与的活动,都会存在心态矛盾,妒忌心理,不去靠业绩说话,教师的能力说话,这种评选优的方法让实干家们心情冰凉:不同的同事有不同的生活圈,有时再赞美你,也不一定会投你的票。许多学校里面的经费帐本都存在不清楚的地方,意见还提不得,否则一辈子优秀都没有你的份。

我们学校一语文教师写一篇文章,针对的是学校制度:班主任工作有特色,达标了,可以奖励100元,可是学校领导也要奖,该教师要求教师们一起提意见,结果领导没有如愿,几位领导就到校长处告状,最终该教师的中学一级拖了几个月,就是不让聘用,在如今的中国学校,领导说了算,谁跟我作对,就没有好果子吃,评先评优没有指望。

教师们说话做事如履薄冰,有时长了一身的嘴巴也说不清,严重制约着人才的成长和能力的发挥,除非你上面有靠山。

5、职称评定伤害了教师间的感情

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平常大家的关系都处理得十分融洽,但是每到职称评定,昔日的融洽变成了争吵、上告,甚至冷嘲热讽,老师温文尔雅的形象变得粗鲁,相互间撕破脸皮。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还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自己在竞争职称其实就是争取利益的时候,却扭曲了心灵,自贬了人格。

难怪会使人哀叹:世风日下,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原来并不神圣。每一次职称评定几乎都是在争吵中、大闹中、上告中落下帷幕,给许多教师留下了难言的心痛。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

经历了教师职称评定的痛归之为“撕下脸皮之痛,折断脊梁之痛,不得不舍得放血之痛”,如此“三痛”,痛彻心肺!在某些地方,职称评定期间,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年教师掉泪,中年教师哽咽,年轻教师无语。

6、职称评定让中国教育大倒退

职称实行以后,中国的教育是否就等于提高了呢?不,恰恰相反,教育水平反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倒退。在一些中学,教师评上高级后,转到其它部门工作,已经不再但任课程了,或者担任一些工作较轻的课程,不再担原来的主课了。

评上职称后,让更多的老师变得懒惰,没有了责任心和同情心。看,这不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中国式的教育制度吗?

粥少僧多,无形中让多少有能力的老师失去了评定的资格,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积极性,评上的老师是这种心态,没有评上去那又怎么样呢?

教师职称的评定,把教师的积极性都评没了,把教师的心评凉了,评痛了,师道,沉伦于职称评定之中,职称,罪魁也,此教育之大不幸也。

职称既不体现能力也不反映水平,更没有突出贡献的大小


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现在生活中,多一或二个荣誉就可以带来永久的经济利益,是这种职称评定中常见的现象。

某个老师只因为比别人多一个优秀老师称号或优秀班主任称号,或一个说课比赛一等奖,或一堂优质课,就有可以评上高级老师,评上之后,就可以一直享用永久的加工资的经济利益,以后就可以很得意的躺在这个荣誉书上睡大觉的。

而且以后每次加工资或其它什么津贴,都比别人多出更多的补助或数额,这种一证永逸的效果,让老师们都气愤:不就是多一张证书吗?他比我好到哪里去?能力是什么?水平是什么?

都是云里雾里,而且职称获得以后,有些每年比别人多出几万元的收入,难怪许多老师说,现在比的不是能力和水平,而是关系和钻营,看谁善于变通,弄手段,真才实学,只是书呆子的口头禅!

办好学校,要靠95%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基础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为教师职称基础取酬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

严重干扰教学秩序

评审前教师处心积虑,花大量时间获得证件,无暇顾及教学。评审时要做各种材料,更是无心教学。评后落聘者失意,心灰意冷,没有动力,无心教学。有些被聘者认为从此高忱无忧了,也不用心教学了!

班主任也不当了,课也不好好教了,反正高级也评上了,工作也干到头了。这就是中国教育的职称评定!

为了参聘每年教师都要办理计算机证、继续教育证和其它能够加分的证件,花费很多金钱。为了评审,要定级的教师提前二三年就要准备各种材料,这迫使许多教师加入做假的行列,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分配指标到评审结束这段时间是对每位参评教师的心理煎熬和精神的摧残,哪里还有心思去教学呀!呜呼哀哉!教师轻松愉快的生活哪里去了呀!

全国教师的期待

也许有人说,以上理由其实不是理由,那些现象只是个别现象。其实不然,你只要深入实际,看一看听一听就知道,找点数据分析分析就明白了,职称其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若不是为了几个钱,谁还在乎呢?

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妨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

自可靠消息,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那中国教师心灵上的一道枷锁要去掉了,育人之心会轻松许多!以后可以凭本事吃饭全力投入教学,多劳多得!不再去为追名逐誉玩猴一样在领导面前耍了,收回心思今后要在学生身上了。

要么取消职称,要么职称与工资不直接挂钩,这是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制度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于“取消教师职称”,您是怎么看?在下方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