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實際並不會長壽,最新解讀長壽祕密

根據現有科學研究表明,決定壽命長短的其實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心跳次數!不管是什麼物種,只要沒心跳了就會死了。因此,想要長壽只能有兩個方面去努力,一是增加自己的既定心跳次數,二是降低生活中的心跳速率。

人一輩子的心跳次數是由基因跟營養水平決定的。在現在科學框架內,已經研究的數據表示,所有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心跳總次數都是一樣固定的!也就是說,大象,獅子,老鼠一輩子累積起來的心跳總次數是相同的,大約是一輩子八億次左右。差別只是老鼠心跳快,很快用光了八億次心跳,而大象心跳慢,必須要很久時間才能用完。由此可見,一直強調運動養生的理論已經被推翻了,劇烈運動的時候心跳會加快,將很快用光自己既定的心跳次數。

科學統計,人類是心跳次數是持續變化的,目前已經上升到了24億次。這是因為人類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營養水平不斷提高,進而改變了基因賦予心臟的既定跳動次數。因此,吃好是可以延長壽命的。現有的吃菜養生理論也將被推翻。

不過呢,適當的運動肯定是必要的!很多人去報道並不是因為壽終正寢,而是因為生病死的。也就是說,生病才是長壽的第一攔路虎。要想無疾而終耗盡生命得保證自己不得病。

病是一種由基因跟生活習慣共同引起的生理作用。有些人天生有不得病基因,一輩子都不怎麼得病,這種就只能去羨慕了。而生活習慣則是唯一可以把握的,就目前的理論來看,不要做超負荷的事才是真正的養生基調。吃飯不要超過胃的負荷,吃油吃蛋白不要超過肝的負荷,吃糖不要超過夷髒的負荷,吃鹽不要超過腎臟的負荷,運動不要超過心臟的負荷……生命長壽,在於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