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該不該幫孩子帶孫子,生養和照顧孩子是一隻母雞都會作的事情

近日,一篇“我就是不想帶孫子,有錯嗎?”紅遍網絡,也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了老年人該不該為年輕人帶孫子的熱烈評論。

支持老人的一方認為:老年人沒有給你帶孫子的義務,法律沒有規定老年人有帶孫子的義務,幫著帶是情分,不帶是本分,年青人應當知道感恩。

支持年青人的一方認為:法律雖然沒有規定帶孫子是老人的義務,帶不帶孫子不是法律問題,而是家庭倫理問題,傳統習俗問題。任何事情都要從我們的實際情況出發,老年人給年青人看孩子,是千百年以來的傳統和傳承。所謂“沒有義務給你看孩子,”是現代對西方國家觀念選擇性吸收和使用。

奶奶該不該幫孩子帶孫子,生養和照顧孩子是一隻母雞都會作的事情

有樣學樣

對這兩種觀點都有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有各自的道理,好像都對,也好像都不對。

首先一條,“我生了你,養了你,我對你的恩情是你一輩子都還不完的。”這句話對嗎?我認為不對,生養和照顧孩子長大,是一隻母雞都會作的事情。

說一下我的觀點,一、我們能夠吃飽飯才幾天?以前,我們吃不飽,穿不暖,大家每天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溫飽奮鬥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現在吃飽了,穿暖了,生活富裕了,有點條件的就該計較自己如何享受生活了。這樣的問題也就產生了,是不是吃飽了盛出來來的問題。

第二、我們大多數家庭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大多數家庭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個人都在為能夠過上好的生活而打拼。我想,沒有幾個人敢說自己既有錢又有閒,實現了財務自由。

第三、每個人都是家庭的細胞,都是家庭的成員,每個人都應當為這個家庭的發展出一份力。年青人是這個家庭的主力,自然要出去打拼,老人呢,是這個家庭的助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應當的。我們常說有國才有家,同樣也適用於家庭,只有家庭興盛了,每個家庭成員才能過上好日子。我們現在所講的可持續性發展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一個家庭的下一代發展不好,也許你會覺得自己現在活的還可以。一個不成功,不成器的後代家庭足可以讓腰纏萬貫的你晚景淒涼。任何一個服務再優秀的養老院,也是隻有交易,沒有溫情。養老院裡出現的奇葩事還少嗎?

奶奶該不該幫孩子帶孫子,生養和照顧孩子是一隻母雞都會作的事情

交易和親情

第四、我們往往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所以無論你選擇的是什麼論點和論據,都是有偏見的。人都會使用最有利於自己的解釋,而不是使用一個理論的全部。有一句話叫“批判的繼承”。比如我們在養孩子的問題上會用西方國家的“我養到你十八歲成人就行了。”而在養老的問題是不再使用西方觀點,而是使用中國的傳統,贍養老人是年青人的義務和美德。要知道國際慣例可不是這麼規定的。所以國人在選擇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時。採用的都是選擇性使用。

第五、孩子本身就是老人的複印件,你說到底是原件有錯,還是複印件有錯。除非是複印機壞了。

每個人都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用道德去綁架別人。今天的我們無論做得多好,也逃脫不了道德的牢籠。

我認為能夠做到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就行了,而不是整天去想著怎樣加固、修改和使用道德的鎖鏈。

最後用紅燈記中一句話來結尾:“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不是老年人不慈愛,也不是年青人不孝順。就看你在他的心裡種下了什麼,將來你一定會收穫什麼。

奶奶該不該幫孩子帶孫子,生養和照顧孩子是一隻母雞都會作的事情

年青人都是跟老年人學的

奶奶該不該給年青人帶孫子,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