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在地鐵站裡口渴難耐的時候怎麼辦?

突然想上洗手間沒有紙怎麼辦?

便利店、餐廳、食堂人太多,沒位置怎麼辦?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不用出地鐵就可以從自動飲料售貨機裡選擇自己想喝的;洗手間門口會有投幣就出紙的小型紙巾售賣機;越來越多的人流密集區域出現了正餐的售貨機。


自動售貨機在不斷影響人們的生活,並未生活帶去更多的方便與快捷。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讓我們走進售貨機的世界,聽一聽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帝國

工程師亞歷山大發明的聖水售賣裝置

利用重力作用來達到投幣即可壓中槓桿打開塞住的管口的原理,形成了自動售貨機的雛形。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聖水售賣裝置

十九世紀初的英國

出版商人理查德布萊爾發明的書籍售賣機器

轉動轉輪選擇書刊,再投入足夠的錢幣就可以得到一本書刊(這個書刊屬於地下出版物,就是禁書),期初這個商人是秉持著“警察不能逮捕機器”的理論來進行,但最後還是被繩之以法。

十九世紀末的英國

政府推出的郵票明信片售賣機

在火車站、郵局這些公眾場所被投放,但是並沒有真正的展現其價值,更多的像附屬品一樣被人忽視。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郵政商品售賣裝置

代表性的早期自動售貨機

口香糖球自動售貨機。1887年,條狀口香糖的自動售貨機佔領了世界上第一品類的食品售貨機名號,並投放在英美大陸上,而後鉛筆、火柴的自動售貨機也稱霸了很多年。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條狀口香糖售賣裝置

1920年的食品售賣機

英國倫敦,多品類食品售賣機,包括牛肉罐頭、牛奶、蔬菜等,隨之出現的還有水果售賣機、蘇打水售賣機。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永遠有自動售賣機就標誌一個食品公司的成功,從三明治、蘇打水、生雞蛋、熟食、咖啡、冰淇淋……似乎所有可以吃的,所有人們能想到的食品都被放入了自動售賣機內。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各類售賣裝置

可口可樂公司將自己的大紅底色與白色絲帶LOGO貼合在了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所有型號的售賣機上,用視覺衝擊的效應來輔助產品進行售賣,而自動售賣機也逐步優化,更加利於使用、佔地面積更小、生產成本的降低、外型的美觀……

售賣機除了銷售產品之外,更加成為了一個品牌的文化象徵。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可口可樂售賣裝置


在許多的國人印象裡,對於英美的售賣機可能並沒有太過深刻的記憶或是印象。但是,日本的售賣機可謂是隨處可見,讓我們都非常的記憶深刻。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日本歷史上第一臺售貨機

1971年,(昭和四十六年)的日本

在一定程度上仿照英美,擁有了郵票明信片售貨機。而後日本的售賣機主要就是零碎物件的售賣,或者是飲料與糖果,並沒有很好的融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之中。

日本國民對於快速食品,如拉麵、烏冬麵、便當等食品的需求讓很多電器公司看到了商機,符合日本口味的售貨機應運而生。

只要通過投幣,熱氣騰騰的拉麵在不到一分鐘的等候下就可以到手,這無疑滿足了上班族與出行者的需求,之後除了期初的拉麵,還有蕎麥麵、豬排飯、味增湯等品類的販賣機也蜂擁而至。全盛時期的熟食售賣機數量就超過二十五萬臺,可謂是遍佈日本。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各類熟食售貨機

而踏入平成後,熟食的售貨機開始消亡,連鎖的快餐店、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店開始擁入市場,微波爐這種隨時可以加熱的電器對熟食售貨機的現狀雪上加霜。

它難以滿足人們對美食的更高追求,根據不同場景出現的售貨機讓日本的售貨機開啟新的篇章。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日本街邊的售貨機

二十一世紀後的日本,自動售貨機數量超過五百萬臺,更多新奇的售貨機文化不斷開展並傳播到歐美國家。

我們可以看到刻章、眼鏡、大米、內衣等等的售賣機,而且日本文化的特別之處會讓更多新奇的售賣機擁有市場。

自動售賣機是日本非常標誌的產業,與這個國家的文化也息息相關。

(信息及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而美味生活自動售貨機,聚焦自動售貨機+品牌快餐的模式,不斷追求極致品牌快餐的標準化,讓用戶享受到精品美食,觸手可得的便捷生活。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美味生活售貨機崇尚科技改變生活,智能硬件自助售貨設備必將是最高效的零售場景形式之一。

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做起,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才能為用戶持續不斷地提供快捷便利,自助購買的品質價格雙優產品。

中國的自動售貨機,會有美味生活的一方天地。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走進售貨機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