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大巴山脉位于中国西部,是陕西、四川、湖北、重庆三省一市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简称巴山。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多少年来,大山巴区都流传着“锣鼓锁呐歌盛世,五音六律润心田。婚丧嫁娶没有它,无声无息人心寒”的歌谣,说的就是大巴山“耍锣鼓”,2008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历史资料表明,“耍锣鼓”是秦汉时期巴山人民在劳动之余所创造出来的愉人愉情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宋、元、明、清、民国发展很快,后经自发式、家族式传承延续至今。它是产生并流传于大巴山区民间的一种传统打击鼓乐,也是多种情绪表现的一种打击艺术。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标准的“耍锣鼓”团队,一般由4人组成,每人一样乐器,分别是:牛皮鼓、大铜锣、铜钹、小当锣。有的地方也会配上唢呐或其他乐器,一般来说,都只用这四样乐器。在大巴山地区,不但很多男人会打“耍锣鼓”,还有不少妇女也会打。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耍锣鼓的调子(曲谱)有数百个,比较常用的有品锣、牛擦痒、剪刀架、登台点将、麻雀闹林、百花齐放等数十个。这种原生态的民乐,在任何场合打起来,都有若天籁之音,使人精神振奋、让人如痴如醉,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美妙和震憾的感觉。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巴山人民打“耍锣鼓”,一般都是先由打小档锣的开头,“当——当——当——”作为引路,节奏大约是每秒钟一次,就角打节拍一样,接着打鼓的跟上,锣和钹则紧随着牛皮鼓的鼓点声,交叉敲打着。”耍锣鼓“有一个原则就是锣钹不同路,才有节奏感。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打”耍锣鼓“的调子用当地的话讲主要由三个音节组成,就是“布”、“扯”、“撞”,“布”是一只鼓捶放在牛皮鼓上另一只鼓捶单敲鼓面的声音,“扯”是钹与鼓的合弦声,“撞”锣与鼓的合弦声。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比如最常见的巴山“耍锣鼓”调子(曲谱),打起来就是:布扯布撞扯撞——布扯布撞扯撞——布扯撞——布扯撞——布扯布扯布扯布扯布扯——撞撞以撞撞——扯撞以扯撞!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大巴山人都非常喜爱看打“耍锣鼓”,而打耍锣鼓的人,在喜事中一般打到动情之时,摇头晃脑配以肢体动作,锣鼓声中便多了许多欢快的曲调,调子带着喜气;遇到白事,丧鼓响起,整个现场又笼罩在悲哀肃穆之中。此时的锣鼓手面无表情,锣鼓低沉,让人听了泪如雨下。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大巴山非遗在身边,“耍锣鼓”一响声震天

​大巴山的“耍锣鼓”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探索和研究中国民乐艺术是一份难得的地域资料。打起来或婉啭悠扬,如泣如诉;或如电闪雷鸣,万马奔腾;或抑扬顿挫,如刀砍斧切。可谓绝妙至极!

(本文部分插图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告知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