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吵架和冷暴力,孩子寧願你們離婚


比起吵架和冷暴力,孩子寧願你們離婚



01

很多夫妻在吵架時會喪失理智,那些隨口而出的氣話對彼此的傷害很大,而且對孩子而言,句句都是炸響在心底久久不能平靜的驚雷。

我們時常為了一點小事爭吵,忘了好好說話,控制不住地互相指責、威脅甚至進行人身攻擊,大過嘴癮又傷了感情的同時,卻沒想到,這樣的口不擇言,其實是一種語言暴力。


比起吵架和冷暴力,孩子寧願你們離婚


而長期目睹父母不好好說話、使用語言暴力的孩子,擔憂父母關係的同時,心靈也受到了巨大創傷。

02

有網友說,感覺自己已經不會和另一半好好說話了,一張口就想吵架。

確實,面對最親近的人我們常直言不諱,甚至惡語相向,好好說話似乎成了一件難事。

而夫妻間不好好說話,受傷更多的其實是孩子。

其實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但話從父母嘴裡說出來,句句都成了比刀子還傷人的語言暴力,令孩子感到恐懼、不安。


比起吵架和冷暴力,孩子寧願你們離婚


即便之後父母和好如初,對孩子的不良影響仍然存在,因為孩子親眼目睹了最親的兩個人,用語言暴力傷害對方。

神經學研究發現,當孩子聽見吼叫、怒罵聲時,他們的壓力激素就會飆升。

長期處於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持續焦慮、壓抑,有的孩子會變得自卑、敏感、膽小、不信任他人,有的孩子會變得暴躁、易怒。

無論哪種情況,都令人心痛。

調查發現,父母經常爭吵的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

與離婚相比,目睹父母間的語言暴力,孩子受到的直接傷害更大。

03

相比用激烈言辭攻擊對方的語言暴力,父母之間態度冷漠、漠不關心對方、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的冷暴力,對孩子的殺傷力同樣巨大。

《少年說》中,一個叫王贈祿的男孩喊出心中煩惱:我的爸爸和媽媽,冷戰了。

他特意記錄一天中他們說了幾句話,結果心酸地發現:他們每天只說不超過五句話,每句話不超過五秒鐘。


比起吵架和冷暴力,孩子寧願你們離婚


他說冷戰對他的影響很大,感覺自己在中間特別像一個夾心餅乾。

他希望他最愛的兩個人能和平相處,好好說話。他哭著對臺下的父母喊道:

「能不能不要再冷戰了,這樣我好傷心。」

他爸媽在臺下看著,起初還笑意盈盈,聽到兒子喊話的內容後,笑容漸漸消失,爸爸一臉凝重,媽媽更是抹起了眼淚。

他們沒想到,夫妻之間輕易實施的冷暴力,竟無意中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比起吵架和冷暴力,孩子寧願你們離婚


冷暴力的存在,精神上虐待另一半的同時,更像一把無形的刀子,刺傷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像仇人一樣漠視對方,家裡氣氛壓抑,孩子會因此感到恐懼,會為父母關係擔憂。有些孩子甚至會大哭大鬧,以此來吸引爸媽的注意。

畢淑敏在《家問》中說:

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長大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事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04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中寫道:

我們習慣於對家人大喊大叫,指責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溝通,學不會道謝,也不懂得道歉,我們都覺得自己已經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有效溝通。


比起吵架和冷暴力,孩子寧願你們離婚


有效溝通,才能避免爭執。

劉墉曾說,好話壞話只在一念之間,試著壞話好說,狠話柔說,重話輕說,急話慢說,把話說到心窩裡。

語言是有魔力的,幾個字串聯成一句話,能給人帶去嚴冬般的寒冷,也能帶去春天般的溫暖。

好好說話的父母,給孩子正面影響的同時,孩子也從父母關係裡感受到了幸福、愛和滿滿的安全感。


比起吵架和冷暴力,孩子寧願你們離婚


認真傾聽,換位思考,保持冷靜,溫和淡定,然後,好好說話吧。

這是你給孩子最好的榜樣、最好的家風。

更是一個家庭,幸福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