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軍把全部兵力投入蘇聯戰場會如何?

日本進攻蘇聯必敗。

先來看一下1941年日本為什麼要南進,根本原因是關鍵性資源缺乏,石油和橡膠,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在中國最可能存在石油的東北和朝鮮北部找了個遍都沒有,但東南亞有。

如果日軍把全部兵力投入蘇聯戰場會如何?

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已經在實行汽油配給了,而當時日本的石油儲備在極其節省的情況下僅僅可以使用一年,這將對日本的軍事極為不利,日本還要支撐一支龐大的艦隊,如果日軍當時不北上,也不南進,都將因為石油儲備枯竭而使日本在中國戰場處於極其不利的局面,因為飛機坦克和卡車將毫無用武之地。此外北上,首先海軍派會竭力反對,如果北上那麼聯合艦隊就變成了運輸艦隊,除了開始能用來進行空中支援,爭奪港口外,別無用處。

日本對蘇聯陸軍處於絕對劣勢,日軍缺少坦克裝甲車,而且噸位太小,裝甲太薄,一個海權國家和一個陸上霸主兼前歐洲工業第一的國家比,沒有多少勝算。而日本選擇南進也是因為海軍強大的原因。如果北進打不動,就是引火燒身,將面臨中國和蘇聯的夾擊,因為缺少油田會導致儲備的石油枯竭,接下來舉步維艱。

如果日軍把全部兵力投入蘇聯戰場會如何?

在39年諾門坎之前蘇聯就在東北邊界外屯下了大量軍隊,多為精銳之師,41年日軍南下後才調回部分,以遠東征召部隊進行補充,即使在生死攸關的莫斯科戰役時,遠東集團軍規模還是達到了130萬人

日軍要想北上,這些部隊必須消滅而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100多萬日軍大舉入侵,100多萬日軍對抗130萬裝備優勢的蘇軍,本土必然還要大規模徵兵,蘇聯考慮到對付德軍,會採用老手段,動員除蘇聯在東歐部分的4000萬人口,那麼德軍方面的壓力又會減少多少。隨著德軍的停滯不前,希特勒的野心不會停滯不前,他分兵計劃依舊。

如果日軍把全部兵力投入蘇聯戰場會如何?

於此同時一旦日軍打進遠東,其天氣不適合飛機飛行,日軍少有的坦克,運輸的汽車因地形天氣原因舉步維艱,而蘇聯有遠東鐵路,物資源源不斷,日軍後勤緊張,石油越來越少,前線攻勢受挫,日軍的小坦克就連T-26也打不過,被困在遠東,考慮到中國的問題,在東北還有留下一支規模很大的部隊,你去打蘇聯的同時,德國的德械裝備源源不斷的運到中國,這不得不提防。

參考德國一方入侵時美國一共給了蘇聯僅坦克1.25萬輛,飛機1萬多架和數量龐大的汽車物資,如果兩個法西斯同時夾擊蘇聯,雖然美蘇意識形態不同,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我們不會把世界拱手送人,恐怕援助物資要翻倍。

德國本身機械化部隊就強,有了這些援助頂多由攻變守,那本來就被拖死在遠東的日軍豈不是~~。二戰中僅僅中國就能拖住100多萬日軍,遠東的地形更適合拖住大兵團,裝備優勢強於中國太多的遠東集團軍在加上新徵召的遠東士兵,以遠東人守遠東土,猶如明末的遼人守遼土效果一樣,近200萬士兵在優勢地形裝備下可拖住數百萬缺少後勤的日軍,甚至可以一戰。

如果日軍把全部兵力投入蘇聯戰場會如何?

但這是設想,日軍北上圖什麼,他們想要石油可此時蘇聯主要石油產區在高加索地區,德軍那麼近都奪取不了,更何況遠在遠東的日軍,日軍呼應德軍,那麼德軍會把到手的油田分給日本嗎?如果分了高加索地區給日本,那日本豈不是控制了3/5的蘇聯。

打下遠東,日軍能得到的只有鐵礦煤炭和這一片貧瘠的土地,這些中國有的是,東北有的是鐵礦煤炭,山西煤炭更多,石油想要只有東南亞最方便,最快捷。

由此日軍北上必敗,進攻中國是當時環境下的必然選擇,日本的基本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