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進中國之路


大發進中國之路


大發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始於上世紀80年代,1984年9月,以第六代大發Hijet 850為原型的天津大發TJ110正式下線,時任天津市長李瑞環將其命名為華利。“要發家、買大發、發發發!”當年的天津大發就和這條廣告語一樣,紅遍了大江南北,其中有90%是供給全國各地的出租行業使用。1986年9月,天汽又以第二代大發Charade為原型,打造了夏利TJ730。兩款車的名字在一起便有了“華夏得利”的寓意。1994年起,出租行業開始淘汰價格便宜但安全問題突出的“面的”。一時間,夏利出租車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大發進中國之路


經歷了90年代的輝煌,面對自主品牌崛起、合資品牌壯大的新世紀,夏利逐漸褪去了光環。2003年,大發與一汽華利簽訂技術許可合約,將小型SUV大發特銳引入國產,可惜該車市場表現慘淡,最終於2006年停產。同年,大發與一汽吉林合資組建了一汽大發(吉林)車身部件有限公司。2007年6月,一汽吉林通過技術許可方式投產的MPV大發森雅投放市場。同樣由於銷量原因,2009年11月,大發從合資公司中退股,森雅轉換成一汽品牌,實現自主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