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百年不找郭襄的真正原因,或许咱们都误解了

网上有一段话特别流行: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伴我走天涯。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嵋山上的云和霞,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张三丰百年不找郭襄的真正原因,或许咱们都误解了

但是在《倚天屠龙记》中有提到峨嵋派的一位师太“风陵师太”——灭绝师太的师傅,可见郭襄对于风陵渡对于杨过依然是念念不忘,那么暗恋郭襄的张三丰是否也如郭襄那般痴情执着的呢?

《神雕侠侣》中张三丰还是十几岁的张君宝,只见过郭襄两三次,二人相敬如宾其乐融融,以至于一百年过后张三丰还特别留恋这段时光。武当不禁婚娶,张三丰孤单一生,莫非真的是寄情郭襄非她莫属?

张三丰百年不找郭襄的真正原因,或许咱们都误解了

在我看来,张三丰小时候情窦初开能认识到这么美丽率真的小姐姐自然有所倾慕,但自他被少林寺赶出之后,张三丰成熟了,他也顿悟了。

言念及此,心意已决,当下挑了铁桶,便上武当山去,找了一个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数年之后,便即悟到:“达摩祖师是天竺人……”

……

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张三丰百年不找郭襄的真正原因,或许咱们都误解了

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

张三丰百年不找郭襄的真正原因,或许咱们都误解了

张三丰作为一代宗师专研武学的功夫绝对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按照扫地僧的理论“佛法越高,武功越深”张三丰对人世间的是非功过早就了然于胸,怎么可能碍于情面或者其他原因不去追逐真爱?

张三丰百年不找郭襄的真正原因,或许咱们都误解了

唯一的解释是他释怀成熟了,他最大的志趣是武学功妙以及发展武当派,追求的是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