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錢莊:如何過上一種更加自由的人生

8月2日,福布斯中國正式發佈2018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福布斯中國30 Under 30)。


涉及的領域包括娛樂、財務和金融、教育、風險投資、科學、零售與電商、旅遊、媒體、能源環保、企業科技、社會企業、市場營銷和廣告、食品飲料與農業、體育、消費科技、醫藥健康、藝術與時尚、音樂、遊戲、製造工業,共600位青年才俊入選。

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錢莊:如何過上一種更加自由的人生

其中不乏互聯網創業者,知我探索的創始人錢莊就是其中一位,她創辦的心理學公眾號“KnowYourself”(以下簡稱KY)由於其論文式心理學長篇分析、學術式標題等特徵,深受粉絲的喜愛。“假性親密關係”、“愛無能”等原本學術化的名詞,在KY的推動下成為當代年輕人熱議的話題。

去年,錢莊回到母校北京大學,做了一場關於如何過自由人生的演講,為困惑迷茫中的年輕人提供人生指南。

01

畢業那年,有人跟我討論過,人為什麼活著?那時候我說,為了自我實現,為了周圍人的期待。後來因為找工作的問題與家人意見不合,爭吵、冷戰,一度想逃離家裡壓抑的環境,這時候我說,人為了自由而活。

錢莊也曾十分嚮往自由,小的時候母親對她管束很嚴,她總想快點長大,長大就自由了。而等她真的長大了,才明白這個道理:“自由並不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就會自然獲得的東西,要想獲得它,人們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那時候的我對自由有這樣的誤解,以為畢業了,成年了,就理應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了。錢莊說自由裡不僅包含權利,還包含責任和義務。這裡的責任,我想首先便是對自己負責。

自由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獨立,具備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不向家裡伸手,是自由之路的第一步。只有自己掌握經濟話語權,才可以更有底氣地與父母平等對話,自由地選擇自己要做的事,要去的地方。在意識到這點後,錢莊放棄了讀博的計劃,碩士畢業後直接回國。

另一方面,是精神獨立,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有體系健全的三觀,不會輕易被他人的言語動搖,這並不比養活自己容易。錢莊說她是一個風險偏好者,不喜歡一成不變,熱愛冒險,回國面臨的是更大的未知,也充滿了可能性。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書,講述了人們有時為了迴避承擔自己人生的責任,會主動把自由上繳給別人,讓別人主宰自己的命運。

還在花家裡的錢,遇事都讓父母做主的巨嬰,並抱怨父母控制著他們,是自己放棄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永遠也無法獲得自由。

02

瞭解自己是獲得自由的第一步。

年輕人總是很迷茫,把自由握在手上,卻不知道要走向哪裡。也總是很貪心,又想要豐厚的待遇,又不願意承擔風險,又想要豐富的人生體驗,又覺得安逸更有幸福感。

18-35歲這段時間,在發展心理學上被稱為成年初期,自我意識開始發展,自我同一性確立,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哲學家斯普蘭格將這段時期形容為“第二次誕生”。

成年初期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階段,生活可能性更多,變動性也更大,我們總是不能判斷哪條路是適合自己的。而錢莊成立KY的初衷,便是為了和同樣處在成年初期困惑中的年輕人,一起進行自我探索。

在美國的留學生活中,她發現美國人從小就接受這種“自我認識”教育,不斷有人問他們,你擅長什麼?你的弱點是什麼?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所以,他們很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好的生活”是個性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知道自己應該追求什麼。

國內的教育則是一個標準車間的流水線,從小我們被教育的是,要好好學習,讀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當我們長大踏入社會,才知道幸福生活的實現方式多種多樣,何必用一條墨守成規的路限制自己的選擇?

在大四面臨擇業問題的時候,我也曾做過心理諮詢。我以為他們會讓我做一系列測評,用數據報表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結果諮詢師只是偶爾拋出一些問題,讓我不斷回憶以前做過的種種事。

後來我自己做了很多職業測評、性格測試,試圖從測評報告中找到一個標準答案,仍然還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那時候我才明白,認識自我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斷嘗試和反思的過程中,變得愈來愈清晰。

錢莊給了幾個建議:

1. 問問自己,哪些東西能夠給你帶來最大的滿足感

在一張白紙上,寫下這麼幾個問題,“你喜歡更有routine的生活,還是更有新意的生活?”,“你更喜歡隱藏於眾人中,還是成為注意力的焦點?”,“你是否願意妥協物質生活的需求,來獲得當下更多的舒適?”,“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多種社會角色,哪一個角色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作為家人朋友的你,還是作為職業人的你?”,“超越日常的精神追求更能滿足你,還是生活層面的追求更能滿足你?”,“堅守你自己的原則更快樂,還是獲得更大的成就更快樂?”

2. 讀小說

在那些偉大的長篇小說中,有眾多不一樣的角色,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不一樣的選擇,讓你最受觸動的那一個,讓你最崇拜的那一個,或許就是你想要變成的樣子。

3. 去實踐

“在拋出硬幣的那一刻,你的心裡便已有了答案。”

與其浪費時間糾結,不如直接去做,在實踐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之前的想象與現實的差距。只有到了直面抉擇的時刻,你的選擇才會告訴你你是誰,也塑造了你是誰。

03

解開自我束縛,為自己爭取更多自由的方式。

心理學家榮格有一句名言“When an inner situation is not made conscious, it happens outside, as fate.” 意思是如果潛意識中有一些沒處理好的衝突、矛盾、被壓抑的渴望,雖然我們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它們卻會影響著我們,彷彿命運一般。

《親密關係》一書中提到,對伴侶生氣、抱怨的原因之一,是我們通常把自己從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滿足的需求,投射到那個愛我們、讓我們覺得被重視的人身上。潛意識中所需的快樂、安全感、自尊等等,都期待對方能夠給予,而一旦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就會感到失望和憤恨。

有些人選擇不斷更換伴侶,試圖找到一個可以填補曾經缺憾的人,卻往往又落空,因為這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自己被潛意識綁架,沒有意識到成年後沒有人應該為自己的需求負責,沉溺於過去求而不得的願望,禁錮住自己的情感自由。

花點時間好好審視自己,那些負面情緒的深層原因,是不是由於潛意識的期待在現實中的投射?

除此之外,想要獲得自由,還需要更多樣的生活側面,更多元的價值來源。

做家庭主婦是部分女生期待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工作,在打理家庭之外,每天有大量的時間屬於自己。而在華東師大完成的上海市女性幸福指數研究報告中顯示,家庭主婦的幸福感程度最低。

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錢莊:如何過上一種更加自由的人生

主要原因是價值來源太單一,照顧家庭這件事變成僅有的存在意義,當家庭出現矛盾不和的時候,自我價值感也被隨之摧毀。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同時保有多種身份,一個工作認真的職場人,一個溫柔的母親,一個善解人意的賢內助,一個業餘攝影師。你的生活越多元,能夠提供價值感的來源就越多,你就更容易感受到對生活的掌控感,自由地走向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希望大家都能在自我認知的途中不斷有新發現,堅定地朝著夢想的方向前進,自由地主宰屬於自己的短暫一生。

等到垂垂老矣回憶過去,能夠驕傲地說:“這就是我理想中的一生。”

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錢莊:如何過上一種更加自由的人生

關注「丁丁當App」

聽小丁當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