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与防范“庞氏骗局”

怎样识别与防范“庞氏骗局”

图/全景网

古老的“庞氏骗局”

泛亚、e租宝、钱宝网、唐小僧等,如今都成了“庞氏骗局”的代名词,其实,这种骗术古已有之,早在20世纪初,由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的投机商人“发明”。

庞兹原是一位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美国,1919年他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打着投资邮票券的旗号,推出90天投资收益翻番的“无风险”“高收益”项目,忽悠投资者来购买。虽然第一批投资者在约定期限得到了利息和本金返还,但他们得到的收益并非来自真正的项目盈利,而是新投资者的本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入局”的资金数量从当时5000美元发展到100万美元以上,最终崩盘。

“庞氏骗局”四大特征

无论是100多年前的美国,还是当今世界,“庞氏骗局”一般而言会呈现以下4个特点:

首先,风险与回报不成正比。

风险与回报成正比,是投资中的一项常识。比如目前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在2%左右,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上证指数从2006年到2017年底的年化收益率为9%-10%,它们所呈现的预期收益率的高低,是对风险的补偿,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一般有高风险、投资期限较长(流动性较低)等特点。

而庞氏骗局则往往反其道行之,以高于市场正常水平的回报来吸引投资者,对风险则避而不谈,如曾经e租宝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期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3%,而同类的1年期产品则在9%-14%之间,明显高于无风险利率水平,而且不同期限的收益结构不符合常理。

其次,借旧还新,门店迅速扩张。庞氏骗局的盈利项目是虚构的,没有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产品,因而承诺给老投资者的收益无法兑现,只能依赖新投资者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在多起P2P骗局中,门店的快速扩张是其共同特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推销产品、扩大客户范围。

再次,投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靠巨额营销支出塑造形象。

骗局的核心人物会把自己包装成“投资天才”“理财专家”,在电视台大量投放广告,包装“美女高管”等,但是对于投资本身却很少谈及,保持神秘感。此外,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实业或金融投资,收益都会受经济大环境和周期的影响,而庞氏骗局的项目则永远“稳赚不赔”。

最后,投资者呈现“金字塔”结构。庞氏骗局用不断发展“下线”的方式获得新的投资者,通过利诱、劝说、亲情、人脉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而只有“塔尖”的少数知情者能够牟利。

警惕“信息不对称”

在金融投资领域,交易中的双方同时获得充分信息是不可能的。掌握信息更全面的人,能使对方处于不利地位,为自身谋取更大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

在“庞氏骗局”中,投资者无法核实投资产品是否真实发生,投资项目是否真实存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项目只是一纸空文,而且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显然,操控骗局的一方在信息上处于优势,而投资者则有十足的劣势。

这些所谓的金融机构在营销上更加卖力。网络上曾经盛传一张“如何识别金融皮包公司”的对比图,所谓的“金融皮包公司”往往有西装笔挺、亲切殷勤的销售人员,而正规金融机构的销售人员则显得并没有这么热情,他们不敢承诺收益,还总是把“风险”放在嘴上。

这是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不靠谱”的金融公司更有动力去宣传、销售产品,因其可以借此得到更大的好处,而靠谱的正规机构则更警惕投资风险,对投资者负责。

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有些投资者只关心最终收益率的高低,毫无风险意识,事实上,没有一项投资是完全无风险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收益在有限的范围内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本金全部损失的风险,所谓“你看中了人家的收益率,但人家看中的却是你的本金”,庞氏骗局中不存在第一种风险,只有第二种风险。

投资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成本概念。

购物时,如果看到超低价的产品时,人们难免会犹豫,担心自己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因为正品的成本可能也没有那么低。其实,金融产品也遵循同样的道理,假设某个产品承诺的收益率为12%,给销售人员的佣金2%,包装店面的花销1%,广告费3%~4%,还有老板的私人挥霍1%,则理财资金至少要赚20%以上才能达到基本的收支平衡。而要找到年化收益率20%以上的低风险资产,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二不要贪婪。总有人想不劳而获,庞氏骗局也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这个时候,“别人贪婪我恐惧”才是正确的思路。此外,陷入庞氏骗局的投资者中,还有一部分人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虽然他们对骗局的性质心知肚明,但却十分肯定“最后一个接棒人不会是自己”。这是一个典型的非理性信念,当事人一厢情愿的想法。

三询问专业人士。在考虑购买金融产品时,不要冲动,不要受“额度马上抢光了”之类的信息误导,更不能因为小礼品、人情、名人推荐、从众等就参与投资。如果不具备相关的金融知识,不妨先咨询身边的专业人士再做决定。

怎样识别与防范“庞氏骗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