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選擇,或是被選擇。許多時候,這種權力,並不歸屬於你自己。

這是一個不太與時代論調共行的觀點。而《未擇之路》導演唐高鵬對於片名的詮釋,也間接性地驗證了這一點。他在採訪中表示,《未擇之路》這部影片來源於羅伯特·弗羅斯特那句有名的詩句:

“一片樹林裡分出了兩條路,而我卻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未擇之路》導演 唐高鵬

喜劇,或是悲劇

從創作劇本初期,編劇和導演就為影片定下了基調。“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未擇之路》的導演唐高鵬,也是這部影片的編劇之一,他與編劇嶽小軍,是十多年的好友。在劇本初始之時,他們恰好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對著各自的問題。

影片主角二勇,多多少少映襯了主創,以及當下許多普通人的狀態:二勇獨自生活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飼養著一群孤獨的鴕鳥。他是一個標準的迷茫者,即便前妻已經離開他許久,但他仍然幻想著,能夠回到過去的生活狀態。在這種幻想面臨被打破的風險時,“他抱著那種夢想和誤解上路,去尋找他過去認知的幸福。”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此時,一個不知來路的孩子,從天而降地出現在他的生活裡。

“忽然有了責任感,成為了一個父親。”編劇嶽小軍如是說。

迷茫、不夠清晰的問題,不知何處尋覓的解決方式,以及處在抉擇時刻的徘徊心態,從主創的內心,投射到二勇身上,再次折射至觀眾,整部電影構建起了一個自然的共情橋樑。

影片前半部分,有著複雜略帶黑色的喜劇色彩。二勇並沒有認清楚自己和孩子是怎樣的關係,下意識地把自己放在了保護者的位置上,他關心孩子的成績,像個剛剛擁有孩子的父親一樣,與尕娃嬉笑打鬧,甚至還抱著對未來的美好暢想,跟前妻與孩子像一家三口一樣,“一起去浪。”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這樣的橋段,免不了讓人想起卡爾維諾的“滑稽的哀傷”。“我覺得真正的哀傷,其實挺可笑的,也是能讓我們被深深的打動的部分。”唐高鵬說。

“對於孩子而言,二勇是他的未來,對於二勇而言,孩子是他的過去。他們三個人在一起合照的時候,是一個幸福的假象。但是在最後結尾的時候,你突然發現,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選擇。他的前妻早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懷孕預示著人家已經有了一個三口之家,有了一個不屬於二勇的,關於幸福的定義。”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編劇嶽小軍在這一處的著墨,預示著人物最終的走向。“無論是二勇被撞死了,還是其它的形式,其實都是走向失敗的結局。”

但導演唐高鵬補充道:“我覺得從另外一方面而言,這個結局對於二勇而言,是一種自由。”

“他終於擺脫了人生的選擇題。人生來就要做出這麼多選擇,其實是很艱難的。所以他的死亡,是一個象徵意義的死亡。我跟作曲和鋼琴演奏一直在溝通,影片最終的鋼琴獨奏,就像安魂曲一樣,一個自由的靈魂終於出竅,擺脫了環境和自身的侷限性,對他所有的壓迫,一詠三嘆,像一個靈魂一樣,慢慢地,自由自在地飄遠。”

三位主演:過去與未來,剛硬與柔軟

影片中,在蒼茫荒蕪的戈壁背景下,三個主演對於人物的塑造,就如同馬伊琍最後為自己塗上的一抹口紅一樣亮眼。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王學兵是新疆烏魯木齊人出身,與西北的大漠荒灘,有著從鄉土裡來的契合感。而相比起男性主演來,馬伊琍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卻十分亮眼:一個堅毅卻又柔軟,似有前史,卻並未完全鋪展,似有未來,卻仍待展開的女性。馬伊琍飾演的女司機小眉塗抹口紅的鏡頭,出現在影片的結尾,讓這個以二勇的失敗而告終的故事,又充盈著一些關於希望的憧憬。

“學兵身上有一種特別罕見的特質。”唐高鵬說。在他看來,這是一種不合時宜的純真感,是一種屬於失敗者的,迷人的特質。“他們不會懂得與時俱進,永遠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我覺得學兵身上這種特別純真的特質,就是悲劇的來源之一。”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除了王學兵和馬伊琍外,由段喆卿扮演的尕娃也是極為重要的人物。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他剛剛在《我不是藥神》中飾演了主人公程勇的兒子。而飾演尕娃時,他與二勇從疏遠,到親近,再到摻雜了親近與不解的若即若離,幾層情感都被這個年輕的小演員展示得格外清晰。

這樣的表演,能夠通過這個年紀中的孩子展現出來,實屬難得,而導演、主演之間的情感互動也是孩子表演時不可缺席的輔助。

“我以前拍廣告,拍過很多小孩。我覺得最笨的方式,就是試圖把一個非職業的、跟成年人的世界不太瞭解的孩子,擰成你需要那個樣子。這是最笨的方式。我們先做了一個精密的設定,然後去找到這個孩子,家庭條件,外貌、性格,他跟周圍的孩子的關係,這些條件都需要滿足。”

客觀的社會身份條件是成功的基礎,唐高鵬對於段喆卿的聰慧頗為讚賞:“這個孩子,他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具備進入情景,自我帶入能力的孩子。所以在表演上,我不會給他特別明確的指令。”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唐高鵬笑稱,段喆卿從頭到尾沒有看過劇本。“因為他非常聰明,閱讀量很大,他每到一個地方就跟我說,我是騙子,不是說今天給我看劇本嗎?我說,你只能看這麼多,就給他看兩三場戲。”只要尊重孩子固有的特質,給他一個情境,他就會做得很好,最開始的原始本能反應,就是最好的表現。

始終在迷茫,始終在上路

今年的國產影片中,已有不少由青年導演執導的口碑票房雙贏之作,而《未擇之路》也表現出了不輸同類影片的優秀品質。在之前的第21屆上海電影節上,《未擇之路》拿下了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上映當天,影片也以豆瓣7.2分的成績贏得了觀眾的肯定。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這是市場對於年輕創作者們的獎賞:從市場角度看來,《未擇之路》並不具有廉價消費時代的娛樂色彩,它沒有故意呵觀眾癢的笑點,也沒有時髦的人設,但卻從現實主義的本質出發,架構起荒涼寂寥的狹長格局、讓孤獨卻不刻意炮製焦慮的思考,自然地與觀眾建立共鳴。

作為青年導演,唐高鵬對這一成績,表現出了作為創作者本質的坦然。

“我很喜歡斯科賽斯,他說,認為自己能夠控制十萬百萬陌生獨立的個體的情感,是一種無知和狂妄。我會去拍自己相信,並且能打動自己的東西,找到跟我秉持同樣理念的人去溝通,希望能和願意思考這些問題的人能夠產生共鳴和溝通,別的也就沒有什麼奢望了。”

2012年開始籌備劇本,2014年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項目市場“特別關注項目獎”,2018年再獲上影節獎項,《未擇之路》歷時6年,對於唐高鵬而言,常規的拍攝、尋找合作伙伴,都不是他一路走來最困難的部分。


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回到過去,但是越走越遠最後迷路的故事


“忠於自己最初的那個衝動,尋回最感動自己的那個原點,我覺得是最難的。因為你在不停的探索,不停的受挫,還有生活的慣性在左右,有時候還是會迷失的,所以老是得回到重點上去想。到底為什麼要拍這個戲?

“如果出發點變了,模稜兩可,無所謂了,那個時候,我也挺驚恐的。因為你上路了,忽然你不知道去哪兒了,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上路。”

就像片名《未擇之路》一樣,他在迷茫,他在上路,他也在思考。唐高鵬表示自己接下來的影片仍然可能圍繞這個主題,繼續創作:“對於我們和現階段的社會來說,其實有很多東西是比較迷茫的,這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公路片有一個主題是尋找,如果他沒有要找的東西,自然也不會上路。不管是找風景,還是找意外,去找意義,找自我,都是在尋找。所以只要人在行進,就有希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