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做畢不了業的,放棄吧

出於對教育行業的熱愛,以及分享知識的目的,從SVA畢業回國後,我選擇從事藝術教育,也曾到某些機構“造訪”過,開始便給了我一個重擊:

老師,我給你錢,你能幫我做作品集嗎?

很多機構都是如此,收錢辦事,最後錢貨兩清,江湖不見。

前者來自於學生,後者來自於接觸過的一些機構。剛開始確實驚訝到了——畢竟沒想到國內竟然還有這種操作。而隨著時間增長,如今再聽到這樣的問題,反應變成了眉頭皺一皺,說聲不好意思做不了,後來到漢藝,代做這件事是明令禁止的,這種話才基本不再聽到了。

但也有不少朋友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疑惑:你做出一套申請作品集就像拍黃瓜一樣簡單,為什麼要拒絕這種送到嘴邊的easy money?為什麼拒絕,其實想來很簡單——對我而言,教育應該認真對待,把老師作為“圈錢”的保護色,觸及我的底線。而更大的影響是對你們的未來更是有太多隱患和不負責,代做完成的作品集給你的不過是一場空歡喜。到底有多“空”,下面我具體講。

01 代做作品集

“無窮隱患集中地”

▌買的作品集,質量很難把握

在這裡任教的這幾年,與教研團隊的其他同事加過無數個班,關於如何更高效的解決同學們的大小問題“吵”過無數次架,只是為了同學們能夠在拿到offer的時候,和初到這裡時發生變化,從觀念到技術再到審美,能夠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知道自己學到了東西,能夠更順暢的對接國外課程。

而如果你選擇了代做,那麼從一開始你便是放棄了這些改變。或許拿到了理想院校offer,但你和一年前的自己沒有多少不同,而更大的問題在於,這些機構交到你手裡的作品集,質量、是否抄襲等你什麼都無從判斷,而一旦在申請中出了問題,你會發現一個更大的問題——你無法維權。

很多機構在初次與學生及家長接觸是,會給你很多美好的承諾,保證會籤合同,言辭確鑿的說沒有問題。

但如果作品集出了事故,你告他們就是承認自己申請作弊,不告則是讓幾十萬打水漂,籤的合同不過幾張廢紙而已。

代做畢不了業的,放棄吧

▌進學校後,被開除比申請不上更丟臉

代做這件事兒,成功的人也不少,不然不會到現在還是生生不息,畢竟對於這些機構而言,拿到offer送你去就夠了,其他的不是他們能夠掌控的。而你將要面臨的一個挑戰便是如何不被學校開除。

大約十年前,藝術留學圈有個轟動一時的新聞:北京某機構花了五十萬作為材料將一名當時資歷尚顯平庸的學生送進了哈佛商學院,但這位同學幾次差點被學校開除,5年時間磕磕絆絆不過才讀完大二。藝術設計這個吃老本且任務量極大的專業,如果沒有作品集創作作積澱,在海外“10個人就會有一位被延期或開除”的學習環境下,活下去也是困難重重。

代做畢不了業的,放棄吧

而國外課程的壓力程度,借用我幾位同事的話說如下:

Xiao,建築學部資深講師,賓大——建築設計

研究生1年半的時間所學習的軟件數量基本是國內的5倍,這個不僅包括數量還包括掌握的知識技能。而每1周的所學的知識,被鍛鍊的技巧等等,基本能和國內兩三個月、半學期所學持平。這樣的學習強度下,我畢業的時候,回顧自己本科畢業階段,轉變程度可以稱得上脫胎換骨。

Dana,視傳學部資深平面講師,諾瓦藝術與設計大學—設計學

加拿大很多院校都實行末位淘汰制度,競爭殘酷程度需要用數據和大家說明:非北美學生均需參與研究生預科課程,以我們當屆為例,初入學23人,預科結束僅剩11人;而我們下屆同學入學僅有13人,但進入研究生的僅為7人。以上50%的淘汰率僅為預科階段,研究生三個學期中,前兩個學期同樣進行淘汰賽。在一個食物熱量大國,我瘦了將近20斤,掉了無數根頭髮。

所以,如果你決定要通過代做的方式申請名校,那我對你的建議是,最好買全整個學習階段,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兩年,否則開除的可能性就太大了。

代做畢不了業的,放棄吧

▌心虛將陪伴你上學的日日夜夜

如果大家看過《烈日灼心》,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對一個罪犯來說,最煎熬的並不是在監獄的日子,而是時刻為“被抓”而擔驚受怕的日子。購買作品集也是同樣道理,在你買完作品集的那一刻,你的良心就被訂到了恥辱柱上,因為你清楚,賣給你作品的人時時刻刻可以威脅你,而你沒有任何維權的方法。

代做畢不了業的,放棄吧

你還要擔心,你的同學老師發現了蛛絲馬跡,而你卻越描越黑。你唯一的希望就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新作品來刷新別人的對你的認識。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連進門的門檻都要花錢買的你,如何做得出更好的東西。或許還沒等學校開除你,你已經被自己打垮了。

02 作品集

▌自己創作的快樂遠大於一時快樂

原創能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改變,千位優秀學員的案例分析中早已提及:

  • 去年的8月,我開始了作品集創作
  • 只用4個項目,她進入了英國“門檻最高”的服裝名校
  • 切爾西的王牌專業,給我的確實滿滿熟悉感
  • 如何拿下錄取率“低於2.5%”的RISD
  • 國內讀研的經歷,是我必須出國學習的理由
  • P圖都不順溜的我,成了UCL景觀建築第一屆學生

而我更想與大家分享的一點是,看到自己的成長遠比一個結果來的更有意義。

記得我在本科紐約州立大學上哲學課的時候,老師講過一個有意思的題目:

—“怎樣讓一個人得不到快樂”

老師給出的答案是:

—“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簡而言之,當你花了重金買了一套作品集所帶來的快樂,遠遠小於你經歷千辛萬苦熬了幾夜所做出來的那個並不完美的作品。

在教學中,有位同學讓我印象很是深刻:在與我學習半年後,這位同學怒砍美國7枚院校offer,臨走前與我一起吃飯時告訴我說他花了幾千塊把這半年的作品全部運到了美國。這行為一時讓我震驚。後來他告訴我,每次看到這些作品時便會想到這半年裡哪些創作的日夜,這些作品將會不斷激勵他,陪伴他。

這並不是雞湯,而就真切的發生在我的身邊,存在於每一位學員身上。

代做畢不了業的,放棄吧

▌買作品集的錢,你可以做什麼

最後我們來算一筆賬,一套拿得出手的作品集按照10萬左右計算,後續上學按研究生來說,購買研一的作品10萬,研究生畢業作品15萬。所以從申請到順利畢業需要購買的作品的花費在35萬左右。

35萬

=3500000根流口水

=700000袋辣條

=35000個夢龍冰激凌

=1200本鼴鼠皮手賬

=400晚希爾頓酒店

=175頓米其林三星晚餐

=15

個香奈兒包包

=5輛杜卡迪賽車

=3次VIP看非洲動物大遷徙

=2張星空聯盟環遊世界商務艙機票

=1臺頂級哈蘇相機(普京同款)

如果是我,我會花5萬找個靠譜的老師,開開心心的自己動手做一套作品集,剩下的錢還夠我一手拿著流口水,一手拿著辣條,嘴裡叼著夢龍,騎著杜卡迪在非洲看動物大遷徙,晚上順便吃頓米其林。

花錢買作品集,何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