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根植于美国历史文化之中的实用主义,立足于现实生活,注重行动,追求实效,非常符合美国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美国的实用主义可以说满足了美国人对哲学的所有期待,深受美国人的青睐,已经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实用主义浸润的美国政府也普遍奉行实用主义,其政治哲学都打上了深刻的实用主义烙印,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实用主义是美国精神,美国领导是‘官僚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

美国领导人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的态度无不体现了实用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詹姆斯·伍尔西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为什么朝鲜违反现行条约,将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驱逐出境,甚至威胁美国,伊朗显然已决心制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美国为什么只盯着伊拉克呢?”伍尔西意味深长地回答说:“因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是讲求实用的。我们不能按笛卡儿哲学的逻辑思维,对所谓拥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国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伍尔西的回答可谓毫不掩饰地道出了美国政要实用主义的外交理念。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其实,在外交政策上,美国领导阶层一贯遵循“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这样的政治原则,往往有于实用主义的思想框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美国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提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前后对立的对外政策,并且给予某项政策以随意性的解释和执行。其标准就是有用或有效。

例如,在其外交史上,美国决策者在处理与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时就将其实用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国际舞台上,谁是美国的朋友,谁是美国的敌人,一切取决于谁对美国有利。由于从实用主义出发思考问题,美国政府经常不恪守诺言,出尔反尔。例如,在对待台湾问题上,美国的决策者从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理想出发往往进行实用主义的处理,结果是经常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关于不推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的承诺。在对外经贸交往中,实用主义也是美国政府的根本出发点。例如,奥巴马政府曾经信誓旦旦地向中国保证,美国奉行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然而美国却接连出台过《轮胎特保案》、《金属丝案》、《铜版纸税案》等,对中国输出到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实行贸易保护,对中国贸易进行制裁,这种言行不一致的反差正是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导致的结果。美国政府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一斑。

川普政府近来对华的贸易制裁势必对两国的经济造成双输的结果,但现在与世界为敌的局面已经对美国不利,剩下的无论如何操作,无非是好一点或者是更糟,所以川普和议会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高规格行动,如果更糟也是前任遗留下来的错误,如果好一点则变成自己的功劳,对于即将来临的11月中期选举来说无疑都是有利的。川普和国会真的在乎经济吗?他们当然重视,但他们最在乎的还是选票,选民的选票才是美国实用主义的核心所在,而这些天包括对facebook、google等互联网企业的打压都是美国国内各大政冶势力博弈的表现。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美国历史学家康马杰曾经指出:“美国人实际上一直就是工具主义者。他们认为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并据此采取行动以促其实现。当他们宣誓自己的姓名、财产和神圣的荣誉献给争取《独立宣言》条文而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就是按照实用主义行事的。每一个美国人都知道,他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有一部分就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他们已经使自然屈从于自己的意志并已将上帝争取了过来。因此,把这漫长的经升华为哲学理论并不会使他们感到震惊。……对于美国人来说,实用主义似乎就是事物的尝试。”

从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中孕育而出的实用主义已经融入到美国人的生活中,逐渐成为美国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实用主义崇尚行动,讲求实效。具有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美国人正是用自己的行动不但开辟了一个富饶的新大陆,而且还建立了一个世界上资本最丰、数量最大的垄断集团。因此,当我们向今日的美国投去艳羡的目光的时候,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是什么造就了美国的今天。深受实用主义熏陶的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去追逐他们的七彩美国梦,为美国注入持久的活力。同样,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烘托的“利益至上论”也提醒我们,美国人尤其是美国政府不可能永远做言行一致的谦谦君子。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针对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明天就会开征,中国股市已经跌成无底洞,我们是迎难而上,还是委屈求全?事实上,多年以前中国一个伟人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也是对美国实用主义做法的最好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