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相信很多小夥伴在朋友圈都看到下面這個帖子。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這個帖子又妥妥地販賣了一把焦慮。

尤其是第1條,精準打擊了股民和基民。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或者基民,困守愁城、坐以待斃當然不是我們的風格。

我們應該能夠苦中作樂,敢與苦鬥,敢於堅持,善於堅持。

只需4招。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沉迷吃雞、痴迷追劇

先講個故事,根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三千年前的古國呂底亞(位於今土耳其西北部)曾遭遇過一次百年不遇的大饑荒。

為了抵禦這場持續十多年之久的荒歉,愁眉不展的呂底亞人,竟然想出以玩遊戲來應對大饑荒的主意。

呂底亞王國規定:所有人隔天吃飯。

吃飯的那天不玩遊戲,第二天則不吃飯,專心玩遊戲,以減輕人們對食物的慾望,轉移注意力,淡化飢餓感。

著名的國際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也曾提出過,解決社會貧富差距的方法是,給80%的人嘴裡塞一個 “奶嘴”。

“奶嘴”的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發洩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絡遊戲、鼓動口水戰;

一種是滿足性遊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道明星醜聞,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

這樣一來,通過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及充滿了感官刺激的產品堆滿人們的生活,最終達到目的:佔用人們大量時間,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思考的能力。

最近《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宮鬥劇熱播,你看了嗎?

第一招:

忘記經濟下行週期中的痛苦,不妨多看看宮鬥劇、抗日神劇和新聞聯播…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為國消費,從我做起

市場上有啤酒銷量萎縮經濟必然低迷的看法。

理由是:

經濟不景氣時,企業要裁員,作為一家之主的男性沒有心情約上狐朋狗友吹水狂飲,充其量也就一人買酒回家消愁,但在家中一般不會喝到能爛醉,於是啤酒銷量大幅降低。

回到現實,我們已經發現有些可選消費品(一般包括汽車、家電、零售等)正在走弱。

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2018年7月狹義乘用車零售157萬輛,同比下滑-5.5%,較6月份下滑幅度有所擴大,2018年1-7月累計銷售1254萬輛,同比下滑至2.7%。

究其原因,伴隨2016年房地產“量價提升”,貸款餘額總量已經達到歷史高位,房貸月供大大擠出了居民家庭消費。

我們找來了Wind數據,2007年,居民的房貸收入比(購房貸款餘額/居民可支配總收入)僅為38%。到了去年,居民的房貸收入比已經高達75%。

直接點,就是房貸太高,大家沒錢買車了。所謂的隱形貧困人口越來越多了,“坐擁身價千萬,只能過著月薪3000的生活”。

再來看家電上市公司老闆電器,上半年淨利潤6.6億元,同比增長10.5%。中報一公佈,中金公司就提出該公司的盈利低於預期,直接下調了公司盈利預測及目標價。

家紡上市公司富安娜二季度業績增速同樣放緩,第二季度單季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增長12.02%和10.99%,低於第一季度。

第二招:

拿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帶著憑一己之力拉動中國經濟的想象力,以愛國的名義消費吧。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多研究美女,以學習的態度

有觀察者認為,當活色生香的女服務員隨店可見,經濟必陷困境,反之則顯示經濟興旺。當你到處碰見美女服務員,便可考慮拋售股票。

觀察家的解釋是:

當經濟紅火,頗有點“資本”的女性很容易找到工作環境舒適即不屬厭惡型行業的工作,諸如商品模特、推銷員等。此外,男性經濟寬裕後更容易“金屋藏嬌”。

女人的“口紅效應”同樣可以參考:

每當在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

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認為,口紅是一種比較廉價的消費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慾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商品。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種“安慰”的作用。

我並沒有號召你在經濟不景氣逢低討個貌美如花的媳婦。

第三招:

處處留心皆學問。就投資而言,美女是個好的研究樣本。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老鄉,別走

網友提供的15條共克時艱的注意事項,我基本贊同,但強烈反對第1條。

手裡持有現金,這有點對不起辛辛苦苦搬磚掙來的錢。把錢儲蓄在銀行,是被動地將自己綁在歷史車輪前行的車痕中碾壓——因為通貨膨脹吞噬著財富。

放在各種寶寶類的基金中,就目前而言,一年也有3%-4%的收益率。

但我認為是,共克時艱的高階版是參與股票投資,尤其是在目前股市相對低迷時。

就在今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以二戰時期的投資為例稱:

1942年,美國在二戰中境況最差的時候,你當時如果把這一萬美金投入股市,你試想一下你現在應該會有多少錢?是5100萬美金!

根據全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貝萊德給出的數據,如果在1997年買入股票基金,並且耐心持有20年,雖然中間經歷了3次重大的金融危機,但是20年下來,不僅能賺錢,而且平均每年的收益能達到7.68%。

我們從各種指標看到,目前市場處於相對底部(小通上週推送的文章《A股“見底”了嗎?4個指標供參考》)。

但我們不知道底具體是多少點,也不知道底要磨多久。

我們也不做預測。正如巴菲特所言,“我們一直認為股市預測員的唯一價值是讓算命先生看起來預測更準。”

既然猜不到底,我們就認慫,不要梭哈,一個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基民要定投。

第四招:

定投最喜歡慢慢熬底期了,磨底的時間越長,定投積攢的籌碼就越多。有選股恐懼症的小夥伴們不妨選擇指數基金來定投。

作為有擔當、有修養的股民和基民,我們該如何共克時艱?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