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資源要素打開「產業振興」之門 鄞州近三成村(社)自營收入超500萬元

酷暑難耐,然而對鄞州雲龍鎮上李家村村民而言,卻是件喜事。“我們投資700萬元在村工業區廠房屋頂裝了光伏板,今年3月投產。發的電除供給村民使用,餘下的可以併網。我們希望天天都是豔陽天呢!”上李家村村委會主任趙烈宏把經濟賬算得清清楚楚:每年發電收入約150萬元,預計5年至6年收回成本。太陽能發電組使用壽命有25年,以後可都是淨利潤。

上李家村面積不大,僅206戶,資源稟賦並不突出,畜牧業曾是主要產業。2007年,牧場轉制,村裡利用空置場地建成1.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用於出租,催生了一批新產業集群。趙烈宏說,原來上李家村負債1000多萬元,借新村建設等東風,村裡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通過多年努力,現已有3000多萬元的“家底”。

近年來,鄞州區堅持分類指導、樹強扶弱,充分激活土地、資金等要素,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種發展途徑。如依託中心城區或工業園區等區位優勢,投資發展標準廠房、商業用房等集體物業項目,實行土地和物業租賃經營;利用資源優勢,發展農村特色經濟,形成了以經濟作物、花卉苗木、近海養殖等為代表的複合農業產業群;發揮農村山水人文優勢,發展農村休閒旅遊業,成功打造了走馬塘古村等一批特色“歡樂城鄉遊”品牌。

“產業是否振興,最好的檢驗標準就是農民收入。鄉村產業發展已經不是簡單的種和養的問題,大家對休閒旅遊、文化、生態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這給產業振興帶來巨大空間。”鄞州區農辦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鄞州已先後實施了欠發達村幫扶、村集體運行財政兜底等制度,對保障欠發達村正常運轉、增強造血功能等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據統計,去年,鄞州區村級自營收入比2016年增加了1.66億元,增幅12.6%;村集體淨資產比2016年增加21.9億元,增幅14.24%;281個村(社)中自營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有76個。

記者厲曉杭 王博

鄞州記者站 張繪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