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她拚命掩飾,也難以消弭其殺夫奪位的千古罵名

縱使她拼命掩飾,也難以消弭其殺夫奪位的千古罵名

葉卡捷琳娜這位俄國女沙皇,在政治上縱橫捭闔,除了天時地利之外,一副生殺伐斷、堅硬如鐵的心腸也是不可缺少的。歷史不僅會對她的功過予以評價,其他的一切又何嘗不在人們心中有所掂量。史學界一直有種觀點,那就是葉卡捷琳娜的丈夫彼得三世其實死於葉卡捷琳娜之手。縱使她拼命掩飾,也難以消弭其殺夫奪位的千古罵名。

彼得三世死後,葉卡捷琳娜於第二天便發佈了誥文,措辭如下:“朕登基後第七天,獲悉前沙皇彼得三世痔瘡宿疾發作,並苦於劇烈腹絞痛。出於基督教義務,朕立即下令命醫生全力搶救。不幸昨晚獲悉,按照上帝安排,彼得魂歸天國……”

葉卡捷琳娜一反端莊剋制的常態,在群臣面前痛哭流涕,倒地昏厥。然而她傑出的表演才能並不能制止人們對她的責難,許多人認為彼得三世的死與她密切相關。法國使館的白倫熱寫道:“對於國家本身來說,這是一幅什麼情景,而居然還能冷眼靜觀。一方面,彼得大帝的外孫被廢黜,並被置於死地;另一方面,伊凡沙皇的孫子被關在囚室內受苦受難,而一個安霍爾特的公主卻弒君篡位,搶走了他們祖先遺留下來的皇位……我不猜疑這位公主心腸如此狠毒,竟會參與刺殺沙皇的事件……然而,人們將會懷疑她、厭惡她。”

勃列太利男爵也料到根據葉卡捷琳娜的行事作風,是絕對不會讓彼得三世留在世上的,他寫道:“我早就知道,而在我返回以後人們又一次向我證實,她(葉卡捷琳娜)遵循的準則是:遇事應該果斷;一件事寧肯辦不利索,也決不朝三暮四;只有庸才才優柔寡斷。”

葉卡捷琳娜對所有敢於公佈這一事件真相的人都加以迫害,也因此,關於此事的具體詳情沒有任何人知曉。有人說彼得三世是被酒毒死的,有人說是被步槍揹帶勒死的,有人則認為是被床墊悶死的。不過,大家唯一認同的就是,是葉卡捷琳娜的寵臣阿列克賽·奧爾洛夫實施了這一謀殺。據當時的人回憶,阿列克賽在彼得三世死去的當天晚上一反常態,他神色慌張,頭髮凌亂,衣服也被撕破了,也許,正是他親手處置了彼得三世。

而話說回來,其實葉卡捷琳娜本可以將殺死彼得的兇手繩之以法,從而洗刷掉自己的嫌疑,還能留下一個好名聲。但是,她沒有這樣去做,沒有為了自己的清白而將曾為她奪取帝位立下汗馬功勞的阿列克賽·奧爾洛夫等人犧牲在政治舞臺上。這似乎也體現出葉卡捷琳娜殘暴性格的另一面,那就是擁有男人般的胸襟和豪情,她根本不屑這種行為,既然這些人為了她而賣命,她就有義務去保護他們、提拔他們,和他們同享勝利的果實。也許這也是她一介異鄉女子能登上俄國沙皇寶座的原因吧!在那些不懷好意又卑躬屈膝的目光中,她依舊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在生活方面,據說這位女皇很風流,其政治地位的獲得和坐穩很大程度上依靠其眾多才華出眾的情夫,包括格里哥利·奧爾洛夫、波將金、波尼亞托夫斯基,他們在不同時期使葉卡捷琳娜的霸業更加輝煌。女皇豐富的夜生活也是荒淫無度、盡人皆知,也許這也是女皇背上罵名的主要原因之一。1796年11月6日,葉卡捷琳娜結束了她輝煌的一生。

有人曾這樣形容葉卡捷琳娜:“在蜚短流長、尋歡作樂、爭名奪利、欺矇暗算、玩弄陰謀的俄國皇宮裡,她以自己的美貌、智慧和心計排除萬難,終於成為俄國的女皇。儘管她沒有俄國血統,但她卻成功地將那段俄國曆史在自己的手裡全面輝煌。贏得了很多人的推崇,完成了自己的華麗轉身。而盛名的同時卻是高處不勝寒,背上了弒夫的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