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創業最前線」特約記者|趙繼成

在杭州最具特色的首座體驗式水岸潮聖購物中心——杭州大悅城內,一座與周圍品牌門店風格迥異的新零售快閃空間悄然進駐,國內外35個優質品牌進駐空間,8月28日正式開業,吸引多家媒體聯合曝光。

這座主題為“LIVING.LAB生活實驗室”的主題快閃店,是國內首個以快閃店零售為載體的互聯網平臺公司——閃殿POPUPUNION,推出的全新4.0智慧零售快閃店。這是閃殿在全國落地的第21家自營快閃主題店。

與周邊全國統一裝修的蘋果店、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品牌店鋪相比,生活實驗室的迷幻色彩和鐳射元素顯得格外醒目,這些不經意間出現在熟悉商場裡的陌生景色,很容易形成奇妙的化學反應,吸引往來人群的關注。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走進去,折射著七彩光線的入室更衣處,懸掛著白大褂,透露著神秘的氣息;透明氣椅擺放在牆邊彰顯著奇特的存在感;圓柱形的試衣間就是一個冷凍艙室,保證著安全穩定和新鮮;以及帶著彩虹的手提包,一排粉色的電子秤……無不顯露出藝術與商業的驚豔結合。

而這正是閃殿創立的初衷。

以“世界新鮮,無界體驗”為slogan的POPUP UNION閃殿快閃店,是中國創先快閃店運營平臺,創國內“快閃共享店”商業模式。閃殿專注挖掘時下最新鮮、最前瞻的商品與生活方式。世界各地最新、最具話題性的新銳輕奢品牌,在月月煥新的主題快閃店內限時限量首發,是最受都市年輕潮人熱捧的生活新方式。

1、從1.0到4.0,快速升級迭代

閃殿創始人、CEO董志國將自己從事快閃店這件事,歸結為“機緣巧合”,“就像找女朋友或老婆一樣,恰好看到了行業的巨大機會就做了。”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閃殿創始人、CEO董志國)

董志國2006年加入萬達,曾做過王健林太太的總助。此後曾就職於多家地產公司,但始終圍繞著商業地產招商和運營這件事深耕。

時間到了2016年,商業地產環境發生鉅變,消費升級促使整個行業必須升級換代。還在一家平臺做場地轉租業務的董志國,開始接觸到快閃店的模式,那時在國內還是非常新鮮的概念,很少有人瞭解。

快閃店的由來,最早或許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大學生創造的衣箱秀模式。2003年,Vacant 創始人 Russ Miller 在紐約開出全世界第一家快閃商店(Pop-up Store)。

董志國在接觸一段時間後,意識到快閃模式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將改變未來的商業空間存在形態。

2016年9月1日正式成立閃殿,隨後第一家共享快閃店落地上海大悅城。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快閃模式為什麼在中國會有巨大的市場?董志國對此有清晰的判斷。

在線下,中國近6000家購物中心是品牌零售的主陣地,而這個數字仍在以每年40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

據購物中心品牌年報等數據,大悅城單項目年均客流1667萬,萬達系單項目年均客流1523萬。以巨大客流量為首的優勢是購物中心吸引品牌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還有便捷的水電設施、精準的人群定位等。

但尷尬的是,大量購物中心的集中加劇了品牌同質化、招商難、空置率高等問題。截至2016年,一線城市商鋪平均空置率已經高於12%,二三線城市甚至是這個數據的兩倍。

而在品牌扎堆的線上電商平臺,其品牌豐富度和價值聚合方面的能力固然遠超傳統行業,但線上紅利期已過,電商市場增長率自2014年起就已開始大幅下滑。

這對大多數起家於線上,缺乏線下運營經驗的獨立品牌而言是一次嚴重的轉型危機。一些具備創新特色的新銳的品牌,或成長型品牌,因其尚不具備一定的知名IP屬性,也缺少線下運營經驗,不易獲得商場的入場券。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這些痛點就是閃殿誕生的契機。

閃殿看準了線上獨立品牌能為線下購物中心帶來的導流效應,同時線下購物中心又能為線上品牌提供新的客流渠道和變現模式的雙邊互利。

他們根據品牌和商場風格共有的人格化個性特徵,以快閃活動的形式亮相購物中心,提供一個短期聚集消費者的效應,具有速度快、部落特徵明顯、口碑效應足等顯性優勢。

出現至今,閃殿受到泛快消和互聯網品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主要合作的行業涉及服裝、鞋包、配飾、3C、護膚/美妝、零食/飲品等多個領域。合作方不乏各行業中的頭部翹楚。

比如,與時尚媒體屬性的時尚芭莎雜誌,國內頭部圖片社交平臺in app聯合打造快閃店;與京東、ELLE DECO聯合打造“京致集生活美學館”無界零售快閃店,在北京通州萬達、上海環球港開幕;攜手真格基金在上海舉辦快真格創業季。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成立至今,閃殿的主要模式已經完成了從1.0時代到4.0時代的迭代升級。

一開始,閃殿從初步的品牌與空間的鏈接做起,以線上快閃短租的“撮合交易”1.0版進入市場,幫助品牌尋找適合做快閃店的場地。對於閃殿來說,其擁有的K11、國貿商城、WFC、嘉裡中心、太古裡、大悅城、萬達集團等20多家商業地產合作伙伴是其1.0時期重要的底氣。

隨後閃殿很快進入為傳統商業的招商和為獨立品牌的空間化服務的2.0版,這一版的關鍵詞可以概括為“共享空間”。

伴隨著馬雲的新零售概念深入人心,閃殿也進入3.0版本,閃殿在原有服務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品牌的垂直細分和場景邏輯,深挖場景打造、道具陳列、人員安排等環節,開始為品牌提供“拎包入駐”的場景化空間,通過豐富的場景營造賦能初創品牌凸顯品牌調性,同時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致力於打造

“共享零售”。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此後閃殿的主要服務對象逐漸確立為成長型品牌,包括國內設計師品牌、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以及網絡原生品牌等。這些新銳品牌對快閃店的強需求和對獨立策劃落地經驗的缺乏正是閃殿的優勢所在。

在3.0時期,閃殿已經開始為品牌提供對應商圈的人群畫像,並配備專業買手團隊配合品牌進行雙向選品,這使得閃殿可以更清晰地為品牌制定執行標準和配合流程。

目前正在優化迭代的4.0智慧共享零售模式,打造了包括場地選址、場景設計、施工搭建、日常運營、整合營銷、數據化服務,包括人員、系統、證件辦理等13個板塊,72個環節一站式品牌服務流程。更加註重數據的獲取、打通和應用。

2、鏈接品牌與商場,新零售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國內絕大多數人做快閃店還是路演模式,注重營銷和噱頭,是品牌推廣的策略,沒有零售屬性,處於1.0初級階段。我們的模式是營銷+新零售,真正用新零售的思維和做法來做快閃店。”董志國說。

目前閃殿有兩大業務板塊:快閃零售門店和快閃活動運營。通過這兩者的相輔相成,閃殿成為線下購物中心和線上品牌的完美鏈接。一方面,對於品牌而言,閃殿打造的13大板塊72環節一站式品牌服務流程全面到位。

從優質商業地產BD,到相關證照的辦理;從場景化設計,到整體方案的主題策劃;從前期籌建管理,到後期落地施工,閃殿提供一條龍的優質服務,讓品牌真正做到“拎包入駐,一鍵省心”。

在整個快閃活動期間,無論是已有的100+家大悅城、萬達等合作地產商,還是已經達成合作的近400家媒體與網紅,閃殿擁有的各項資源和能力都將最大限度保證活動從落地到宣傳的整體效果。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在閃殿4.0時代,閃殿還通過RFID射頻識別、人臉識別和智能標籤等技術手段為品牌商提供準確的用戶畫像和熱力圖等數據庫。

閃殿基於快閃活動、智慧門店、智能交互的新零售系統——線下SAAS全渠道數據系統,將在這些零售數據的基礎上賦能商品、用戶和品牌,打通數據流、商品流,深耕全渠道運營。

“長期以來,線上數據維度是相對完整的,消費者瀏覽了哪些網頁,哪些商品,收藏了什麼,購買了什麼,都可以看到。而線下,除了交易信息,其他都看不到。我們把線下的物理空間數據化,我們很清楚的知道進來多少人,男女的結構是多少,年齡是多少,行動路線是什麼樣子,在哪個區域停留了多久,觸碰過哪些商品,最後這些商品成交率如何等等,所有的事我們都可以看得到。

這些數據可以科學地幫助商家提高供應鏈效率,提升銷售額,降低庫存。“董志國說。

另一方面,對於傳統線下購物中心來說,線上獨立品牌獨有的部落聚集效應能有效帶動商場的用戶聚集,快閃店的新鮮元素也將使已有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未來保持很好的期待。

同時閃殿靈活運用多種空間的活動方式也可以有效利用商場的閒置時間和空間,緩解招商壓力。而通過這種短期靈活的經營方式,購物中心還可以從中篩選市場反應良好的品牌轉化為長期入戶商戶,不失為一個品牌孵化的好途徑。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此外,閃殿還自建技術研發中心,完成智慧門店及智能交互設備系統維護日常,與國內頭部電商平臺實現數據接口互通,協助商業地產以數據分析維度賦能引流及招商。

這樣一種雙贏的零售模式自然受到傳統商業和新興品牌的認可,同時也為追求新鮮感的消費者提供了很好的消費模式。閃殿的商業模式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

比如去年在上海大悅城二期開店的閃殿,將買手集合店、潮牌、創意家居、黑科技、輕餐咖啡等多元業態融合在科技感十足的集合空間內,形成了品牌跨界、疊加、融合的目的。

據閃殿數據,這家快閃空間開業前5天銷售額破十萬,進店人數突破2萬,自然人流提袋率實現20%,坪效突破100元/平米/天。

3、孵化中小品牌,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談到未來,董志國非常確信閃殿模式會大有可為。

第一,改革開放40年,中國整個的消費升級已經進入了快車道;

第二,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未來沒有純電商,必須要做全渠道覆蓋;

第三,用戶迭代,主流的消費客群是90後,他們主要的訴求是新鮮獵奇,更多個性化的產品,以及快速的迭代和換新;

第四,線下零售相比線上非常慢的狀態必然改變。

“我會經常舉一個例子,中國的供應鏈週期是多久?六個月。在國外,比如ZARA的供應鏈週期是多久呢?7到15天,也就是7到15天就會上新。英國的一個電商的供應鏈是三天。所以未來線下的零售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正是閃殿的機會所在。

董志國說,未來在線下商業場景中,快閃店將佔到30%-40%的比重。“未來店鋪只有兩種,一種是常駐店鋪,一種是快閃店。”品牌屬性強的,會開常駐店鋪;品牌更新頻率低的或者中小型品牌,都會以快閃店為主。

用快閃店孵化中小品牌,閃殿想做“線下的阿里巴巴”

他舉了王菲演唱會的例子來做類比。即便人們再喜愛王菲的歌,也不能在一個城市每個月開一場演唱會,這種低頻的消費註定以短租、快閃的形式存在。

而閃殿要做的就是打造快閃空間,孵化中小品牌。董志國希望未來有店鋪的地方就有快閃店,有快閃店的地方就有閃殿。閃殿類似線下的阿里巴巴,孵化大量的中小品牌。

“我查了一下,線下零售一年的零售額差不多是73萬億,快閃店別說佔30%,就算是10%,也會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市場,所以前景非常可觀。”

對於閃殿來說,無疑趕在了一個大風口。

經濟學家熊彼特曾說,商業最大的魅力在於不斷創新帶來的無限可能性。期待閃殿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