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紅色三鄉工程」「金色三風行動」 成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新動能

武漢農業

輕輕一點,關注一下!

江夏“红色三乡工程”“金色三风行动” 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动能

五里界小朱灣實景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江夏區把“紅色三鄉工程”“金色三風行動”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新動能,全面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推動中央精神在江夏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江夏“红色三乡工程”“金色三风行动” 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动能

生態興則文明興,“紅色三鄉”和“金色三風”既是新時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又是統籌南北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同時也是抓好文明創建、夯實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色三鄉”和“金色三風”是江夏深入實施“生態立區、工業興區、創新強區”戰略的應有之舉。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推進實施“紅色三鄉工程”“金色三風行動”就是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全面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鄉村整體面貌,讓農村成為令人嚮往的地方,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集聚黨員“雙帶”動力

吸引市民下鄉

昨日,江夏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區“紅色三鄉工程”工作已進入克難攻堅的關鍵階段,全區上下要主動作為,以“釘釘子”精神將江夏區“紅色三鄉工程”推向深入。

要強化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發動黨員帶頭優化服務、鼓勵黨員帶頭參與治理,通過改造提升鄉村生態環境和社會文明程度,吸引更多市民下鄉。

小朱灣的黨員王萬里帶頭興辦農家樂,有效解決了下鄉市民餐飲難題;梁湖農莊董事長曾獻琴集中流轉空閒農房並統一對外招租,吸引大批市民下鄉。黨員致富能手帶頭優化服務作用愈加重要。 下一步,江夏區的黨員鄉賢企業家還將橫向溝通、縱向交流,為促進鄉村發展出力獻策,彰顯江夏區黨員鄉賢企業家的引領和服務功能。

挖掘組織“雙培”潛力

善引能人回鄉

各基層黨委要對回鄉能人高看一眼。一方面,將回鄉能人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另一方面,將村黨組織書記培養成能人頭雁。各街道、辦事處和開發區要加快推進“雛雁工程”,持續選聘村“兩委”後備幹部,吸引本鄉本土年輕優秀人才回鄉。

要創新完善後備幹部培養機制,通過實崗鍛鍊、掛職提升、定向培養等方式,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書記的培養鏈,提升村“兩委”幹部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新時代下推進鄉村社會治理能力。

激發黨建“雙引”活力

指引企業興鄉

江夏區各基層黨委要結合街情實際,以發展鄉村旅遊、生態農業等特色產業為突破,積極引進企業到農村投資興業、引進人才到農村創業就業。

持續優化企業投資環境,引導支持企業到邊遠老區投資農村農業,對這些企業,要全流程跟蹤、全方位服務,努力做到讓企業主滿意。

各基層黨委要通過外引加內培的方式,大力實施“大學生鄉村創業就業計劃”,在“紅色三鄉”示範村打造一批“鄉村創業夢工場”,為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提供場地、人才、技術、項目、融資等一站式服務,吸引人才到農村創業就業。

塑造金色鄉村

培育文明鄉風

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江夏區通過“基層面對面”“新時代湖北講習所”等品牌教育活動,把黨的政策、理論送進農村、送入家門,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鄉賢文化是鄉村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要更加註重引導和培養鄉賢,把心繫故土的有識之士、道德模範、江夏好人等有助於鄉村治理的人,納入到鄉賢群體中來,使其成為社會穩定的維護者和鄉村文化的弘揚者。

打造金色農家

倡導良好家風

從家庭入手,以小變化促大變革,紮實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選表彰好媳婦、好妯娌、好公婆等活動。“從娃娃抓起”守護文化根脈,以“小手牽大手”厚培文明家風,舉辦家風家訓巡講巡演活動。圍繞一副家風聯、一面家訓牆、一張全家福、一道家風菜、一個傳家寶等“五個一”活動載體,持續開展尋找“五美農家”活動,促進家風向好。

鍛造金色民俗

厚養淳樸民風

保護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對新發現的29座古橋、古村落要修舊如舊,盡最大可能保持原樣。做好京劇譚門、手指畫,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所有行政村要實施紅白理事會制度,有條件的村要修建白事堂、家宴服務中心,方便農村紅白事集中聚餐,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

補齊農村文化生活的“精神短板”,建立文藝結對幫扶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志願服務活動,使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農民群眾日用不覺的行為習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