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苦甲天下」,其實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定西,不生活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很難體味其“苦”,用“苦甲天下”來形容毫不為過。

話說定西“苦甲天下”,其實是有原因的。

定西“苦甲天下”,其實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地理因素

定西地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受秦嶺、祁連褶皺、六盤山支脈及黃土高原等影響,定西地區地貌比較複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山、嶺、梁、峰、峴、墩、嘴、頂、尖、坡、坪、臺、崖、埂、塄、溝、 岔、灣、屲、灘、坑、川、河、谷等多類地形交錯,很多地名就是以這種地形命各的。這種溝壑丘陵的地形地貌,加之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即便降雨,也因地表徑流,經雨水沖刷、侵蝕,使山川更為破碎。可以說,隴中這方土地屬不毛之地,根本不具備“人類生活”的基本條件。

歷史因素

自西周始,今定西所屬地區戰亂頻繁,飽受摧殘和蹂躪,幾乎每一時期、每一朝代,政權更迭,隴右均為群雄逐鹿之地。在無休止的殺伐征戰中,隴中地區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夏商,今定西地區屬西戎(西羌)之地,後周人、秦人不斷用武力征服,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分全國36郡,今定西地區置隴西郡。西漢時期,隴右地區飽受匈奴侵擾。西漢末年至東漢,隨著中央政權統治力的弱化,羌族先住民不斷反叛,羌漢戰爭持續近300年。三國時期,隴右地區為蜀國北伐前線,蜀魏大戰四十五年,東晉至南北朝,隴右地區更是水深火熱,民生凋敝。隋、唐300多年,隨著中原王朝國力強盛,邊疆不斷拓展,隴右地區已完全置於中央政權控制範圍,相對來說國泰民安,但也有吐蕃屢犯。宋代以後,除吐蕃侵擾,又有西夏、金人屢犯,連年戰事不斷,中原王朝對此屬地控制力越來越弱,至元代完全置於外族鐵蹄之下。明朝歸附,清代又失,期間,今定西轄地飽受韃靼劫掠和回亂之禍。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更是曠日持久,定西地區兵燹連年,民生無息。

定西“苦甲天下”,其實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自然災害

據有史可查,自夏、商以來,今定西所轄地區水患、地震、饑荒、雹災、蟲災、疫災、旱災連綿不絕,貫穿定西苦難發展史。僅雹災有記載的達90條之多,有關地震的記載也是比比皆是,“壓殺人眾。山崩地裂,水泉湧出”“山崩地裂,河決泉湧”“地裂數十丈,死傷甚眾”“毀壞城廓廬舍,陷數百家,壓死人畜無數”“連震三次,民室倒塌,死傷民眾。”“隴西地震百餘日,城廓頹夷,陵谷變遷”“鞏昌府地震,岷州(今岷縣)尤甚,聲響如雷,城牆樓臺、官民房屋十倒八九,壓死人畜不計其數”……

定西地區有“十年九旱”之稱,幾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乾旱發生。自有記載的西漢惠帝二年(前193年)夏,隴西郡大旱以來,至今載入志書的大旱成災就有60多條,“隴右旱,民大飢,死亡甚眾”“鞏昌府大旱,民大飢,人相食”“臨洮府旱,餓殍甚眾”“春、夏、秋旱,民大飢,餓殍盈途”……

關於定西旱災導致民飢更有慘絕人寰的的記載。“嘉靖七年(1528年) 鞏昌、臨洮府轄縣通渭、隴西、狄道等縣大旱,

人食草茹木,以至人相食。”“崇禎十三年(1640年) 隴右大旱,絕糶罷市,木皮食盡,十死八九,人相食,流亡不計其數。”“民國13~17年(1924~1928年),定西各縣持續旱,17年特大旱,18年特大飢。民剝食樹皮,離鄉背井,賣子求生,人相食,餓殍遍地。絕戶村到處可見。”“民國18年(1929年),甘肅全省空前大旱。入春夏後,樹皮、草根、麩皮、油渣食盡,時有人相食,甚至易子而食者,人民妻離子散,傾家蕩產,十室九空,哀鴻遍野,積屍盈道,狼狗結群,聚食死屍, 欲賣子女為奴,而難求得,扶老攜幼出外逃生者,多被餓死於野外,白骨曝日,無人掩埋。尚有倒地未死,而被狼、狗活食者。饑民爭食尚未氣絕者。甚有母親已死,嬰兒猶爬屍尋吃奶者。”

可以說,造成定西目前貧困的主要原因就是乾旱所致。新中國成立以來,大旱也是連年發生,造成莊稼絕收的年景也有10餘次之多。

人口遷徙

其實,在遠古時代和漢、唐時期,隴右屬邊塞之地,人口稀少,人類活動不足以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隴中大地森林密佈。

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大敗匈奴後,遷移關東貧民72.5萬人於隴西等地,墾殖戍邊,這算是古代隴中地區最大規模的一次人口流入。

“明代中葉以後,大量的四川、湖廣流民絡繹進入隴西山區開墾。”明、清以後,隨著大量漢人北遷,人類的繁衍造成與環境的嚴重衝突,毀林開荒日甚,昔日蔥蘢之地,今已成童山荒地。

可以說,定西的人口發展速度對生存環境造成的壓力是巨大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尚未實行大規模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增長過快,耕地資源緊缺,加之經濟凋蔽,產業不興,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定西“苦甲天下”,其實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產業不興

定西,自古就是傳統農耕區,沒有大型礦產資源,工業基礎薄弱,商貿不興也不活,農業種植主要以馬鈴薯、小麥、玉米、豆類、糜谷等低附加值農產品為主,僅以解決溫飽為目的,生產方式落後,生產力低下。

長期以來,定西的發展主要依靠國家扶持和發達地區友好城市幫扶,財政自給能力差,主要依靠國家轉移支付。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多元化,定西才迎來了發展黃金機遇期。馬鈴薯產業逐漸做大做強,在解決農民溫飽的征途上發揮了獨特而巨大的作用。中藥材種植也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拓寬了渠道。勞務輸轉更使新生代農民擺脫了對土地的依賴,從此告別“靠天吃飯”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