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苦甲天下”,其实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定西,不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很难体味其“苦”,用“苦甲天下”来形容毫不为过。

话说定西“苦甲天下”,其实是有原因的。

定西“苦甲天下”,其实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地理因素

定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受秦岭、祁连褶皱、六盘山支脉及黄土高原等影响,定西地区地貌比较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岭、梁、峰、岘、墩、嘴、顶、尖、坡、坪、台、崖、埂、塄、沟、 岔、湾、屲、滩、坑、川、河、谷等多类地形交错,很多地名就是以这种地形命各的。这种沟壑丘陵的地形地貌,加之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即便降雨,也因地表径流,经雨水冲刷、侵蚀,使山川更为破碎。可以说,陇中这方土地属不毛之地,根本不具备“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

历史因素

自西周始,今定西所属地区战乱频繁,饱受摧残和蹂躏,几乎每一时期、每一朝代,政权更迭,陇右均为群雄逐鹿之地。在无休止的杀伐征战中,陇中地区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夏商,今定西地区属西戎(西羌)之地,后周人、秦人不断用武力征服,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全国36郡,今定西地区置陇西郡。西汉时期,陇右地区饱受匈奴侵扰。西汉末年至东汉,随着中央政权统治力的弱化,羌族先住民不断反叛,羌汉战争持续近300年。三国时期,陇右地区为蜀国北伐前线,蜀魏大战四十五年,东晋至南北朝,陇右地区更是水深火热,民生凋敝。隋、唐300多年,随着中原王朝国力强盛,边疆不断拓展,陇右地区已完全置于中央政权控制范围,相对来说国泰民安,但也有吐蕃屡犯。宋代以后,除吐蕃侵扰,又有西夏、金人屡犯,连年战事不断,中原王朝对此属地控制力越来越弱,至元代完全置于外族铁蹄之下。明朝归附,清代又失,期间,今定西辖地饱受鞑靼劫掠和回乱之祸。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更是旷日持久,定西地区兵燹连年,民生无息。

定西“苦甲天下”,其实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自然灾害

据有史可查,自夏、商以来,今定西所辖地区水患、地震、饥荒、雹灾、虫灾、疫灾、旱灾连绵不绝,贯穿定西苦难发展史。仅雹灾有记载的达90条之多,有关地震的记载也是比比皆是,“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山崩地裂,河决泉涌”“地裂数十丈,死伤甚众”“毁坏城廓庐舍,陷数百家,压死人畜无数”“连震三次,民室倒塌,死伤民众。”“陇西地震百余日,城廓颓夷,陵谷变迁”“巩昌府地震,岷州(今岷县)尤甚,声响如雷,城墙楼台、官民房屋十倒八九,压死人畜不计其数”……

定西地区有“十年九旱”之称,几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干旱发生。自有记载的西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夏,陇西郡大旱以来,至今载入志书的大旱成灾就有60多条,“陇右旱,民大饥,死亡甚众”“巩昌府大旱,民大饥,人相食”“临洮府旱,饿殍甚众”“春、夏、秋旱,民大饥,饿殍盈途”……

关于定西旱灾导致民饥更有惨绝人寰的的记载。“嘉靖七年(1528年) 巩昌、临洮府辖县通渭、陇西、狄道等县大旱,

人食草茹木,以至人相食。”“崇祯十三年(1640年) 陇右大旱,绝粜罢市,木皮食尽,十死八九,人相食,流亡不计其数。”“民国13~17年(1924~1928年),定西各县持续旱,17年特大旱,18年特大饥。民剥食树皮,离乡背井,卖子求生,人相食,饿殍遍地。绝户村到处可见。”“民国18年(1929年),甘肃全省空前大旱。入春夏后,树皮、草根、麸皮、油渣食尽,时有人相食,甚至易子而食者,人民妻离子散,倾家荡产,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积尸盈道,狼狗结群,聚食死尸, 欲卖子女为奴,而难求得,扶老携幼出外逃生者,多被饿死于野外,白骨曝日,无人掩埋。尚有倒地未死,而被狼、狗活食者。饥民争食尚未气绝者。甚有母亲已死,婴儿犹爬尸寻吃奶者。”

可以说,造成定西目前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干旱所致。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旱也是连年发生,造成庄稼绝收的年景也有10余次之多。

人口迁徙

其实,在远古时代和汉、唐时期,陇右属边塞之地,人口稀少,人类活动不足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陇中大地森林密布。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后,迁移关东贫民72.5万人于陇西等地,垦殖戍边,这算是古代陇中地区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流入。

“明代中叶以后,大量的四川、湖广流民络绎进入陇西山区开垦。”明、清以后,随着大量汉人北迁,人类的繁衍造成与环境的严重冲突,毁林开荒日甚,昔日葱茏之地,今已成童山荒地。

可以说,定西的人口发展速度对生存环境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尚未实行大规模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增长过快,耕地资源紧缺,加之经济凋蔽,产业不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定西“苦甲天下”,其实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产业不兴

定西,自古就是传统农耕区,没有大型矿产资源,工业基础薄弱,商贸不兴也不活,农业种植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玉米、豆类、糜谷等低附加值农产品为主,仅以解决温饱为目的,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

长期以来,定西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扶持和发达地区友好城市帮扶,财政自给能力差,主要依靠国家转移支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多元化,定西才迎来了发展黄金机遇期。马铃薯产业逐渐做大做强,在解决农民温饱的征途上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作用。中药材种植也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拓宽了渠道。劳务输转更使新生代农民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从此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