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作者|乐 水

每年6月1日到8月31日的电影档期,被定义为暑期档。而每年的暑期档,都成为窥探全年影视市场的轴心。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将电影市场所有的躁动、努力、不甘尽数展现。下半年是扶摇直上还是急转直下,下一步是工业大片还是以情动人,暑期档的总结中总能看出些门道。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截止到8月31日,2018年暑期档全国电影票房174亿元,较去年同比微涨6%。不管如何大谈“再创历史新高”,暑期档增长放缓都是不争的事实。

同样的增长乏力情况,最近一次出现在2016年。但2016年和2018年的暑期档,又是多么的天差地别,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增长困境。

2016年的夏天我们在看什么?坟头蹦迪的《盗墓笔记》,群星闹剧的《封神传奇》,还有小鲜肉们的青春片《致青春2》、《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微微一笑很倾城》……2016年暑期档失利,完全是电影的质量、口碑失利,是电影人自己“作”的。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再看2018年,《我不是药神》豆瓣评分9.0,《西虹市首富》6.7分,《一出好戏》7.3分,连青春片《快把我哥带走》都有7.0分。2016年三部暑期档烂片的评分加起来,也就顶一部《我不是药神》。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在暑期档电影整体质量强劲的情况下,却没有实现足以匹配的增长,这就让人深思了。在接受硬糖君采访时,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也坦陈,暑期档的票房增长低于自己的预期。

“第一是好作品都集中在暑期档,同档期激烈竞争最终影响总票房。我现在觉得,好作品对档期的依赖不像以前那么强。是不是要把所有优质作品都集中在几个大档期,其实一些很好的作品不在大档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第二,从宣发的角度,我觉得特别要引起大家注意的,今年的几部电影宣发方法和策略都出现了非常创新和多元化的趋势。而传统宣发方式比较单一,在面对《延禧攻略》、《创造101》、世界杯等的泛娱乐竞争中,未能充分引起用户注意力,最终遗憾未能取得预期票房。”李捷说。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中国想看电影的人,是不是已经都在看电影了,还能培养出更多观影习惯吗?这或许还有些武断,毕竟《芳华》不就调动了中老年观影吗。但过去十年借助于院线扩张、电影用户扩张而实现的票房快速增长期显然已经过去。

逐渐失去流量红利的电影市场,必须要走上精细化运营的道路。好消息或许是:烂片将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今年预售即巅峰的《爱情公寓》不就是明证吗?这要搁在2015年,怎么也能赚一票再挨骂。

“药神”的点映魔法

作为今年暑期档的最大赢家,《我不是药神》应该是点映宣发策略最成功的案例,甚至没有“之一”。

但事实上,大规模票补消失后,早在《药神》之前,点映就成为一种普遍的宣发策略,何以《药神》独秀?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点映是口碑前置的一种方案。其实《我不是药神》在宣发启动时热度并不高。观影用户对这个片子认知不强烈,因为不仅不是传统意义上宁浩、徐峥的喜剧,还是个悲剧,类型比较特殊。但我们通过‘灯塔’试映发现该片评分非常高,用户给这个片子打到9.4分。在数据支持下,我们坚决做了点映,并通过多轮点映把这个片子宣传出去了。”李捷说。

“灯塔”是今年4月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淘票票推出的一站式宣发平台,围绕投放渠道规模化、宣发效果可量化、营销数据可视化来提升宣发效率、赋能电影片方。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作为暑期冠军的《我不是药神》,显然是最先受益于灯塔的大片。在上映之前,《我不是药神》在灯塔平台上进行了试映,结果获得了9.4分的超高分。随即带来的结果是,《我不是药神》靠着大规模点映已经有了大爆的趋势,让当时的《动物世界》感受到了巨大的空间威胁。

但灯塔给《药神》带来的价值绝不仅是点映决策,还从更多维度寻找到影片宣发策略的痛点和爆点。

“通过‘灯塔’测试,我们发现很多原来设计的营销点是没用的,迅速调整了宣发策略。”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我不是药神》联合制片人张苗说。

《药神》在二三四线城市进行下沉的时,片方发现最初设计的大量营销点中,观众就记住:徐峥、宁浩、喜感。于是前期就从这三点突破,传达给观众最低的观影门槛。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观众对于宁浩、徐峥的固有形象,无法在短时间内移除,影片本身的最大卖点并不适合在前期释放。“比如说感动,是绝对不能做,一开始说是一个哭片,就把这个影片最大的束缚住了。灯塔告诉我们,前期就要打喜感;上映后口碑引导也是通过数据告诉我们的:是哭,要你感动,但是眼泪一定要细分。有悲伤的眼泪、苦情的眼泪,但我们是嚎啕以后会感觉希望和温暖的眼泪。” 张苗说。

《药神》所具有的强刺激、强共鸣、强共情的典型爆款特征,是其爆发的内容根本。但如果没有关键的点映策略和山争哥哥等优秀宣传,这样一部剧情片很可能是15亿的盘子,而非最终的31亿。

迷信内容、相信宣发。从互联网平台来讲,我们能做什么,首先是挑选内容,我们是做1后面的0。内容永远是票房的1,没有1什么都没有。我们没办法改变一个烂片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让一个好片多出几个0。”李捷总结。

西虹市的“虚拟城市”

虽然开心麻花式喜剧风格已经具备良好基础,但《西虹市首富》发布首款预告片后,很多人表示并不好笑。灯塔大V宝的真实反馈,给了团队弥补的机会。也正是因为之后的预告片笑点频出,才逐步提升了观众对于电影的期待值。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暑期档的成绩单,充分证明了宣发的重要性。当灯塔在宣发盲点上进一步补足时,才利于淘票票在互联网宣发上的高举高打。某种程度上说,灯塔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成为了片方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

去年年底,票补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既是因为市场整体口碑为王的迅速转化,让影市驱动力得到了迭代;也是因为票补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未来想要获得更多的增量,必然不是低价促销可以完成的。

新的市场趋势,决定了新的市场打法。在春节档,淘票票联合了淘宝、支付宝等“嫡系玩家”,利用双十亿用户为影片造势。而随后,淘票票将去年双十一嘉年华的C2B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测试,渴望在上座率上大做文章。

今年的暑期档,整个互联网宣发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西虹市首富》的社区运营。淘票票为电影创建了一个“西虹市社区”,通过社区运营、红包等玩法,给影片带来了8000万的曝光。在淘票票上想看人数不断刷新纪录,最终达到260万。

这样的宣发不仅可以消减影迷的审美疲劳,同时最大程度的增加其参与感。互联网宣发最大的法宝,就在于强烈的互动性,而“西虹市社区”无疑是向年轻受众精准投放的一个炸弹。

今天的电影购票平台,已经越来越接近于观影决策平台。

想看什么电影、在哪儿看电影、对电影的评价,基本是在淘票票这样的票务平台完成的。这其中,就产生了三个越来越重要的数值:

“第一是想看,代表了用户对一个电影的期待值。第二是评分,评分代表了用户对内容的投票结果。第三是评论,评论是口碑传播的速度、频度和强度的代表。好的口碑是内容本体以及恰当的宣传带来的,而且这种传播速度原来越快。”李捷说。

宣发只能是口碑的扬声器,而无法自己制造口碑,因此选片就非常关键。从春节档的《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到暑期档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阿里影业的眼光堪称毒辣。而且显然并不甘心于发行,阿里影业担任了四部影片中三部影片的出品方或联合出品方。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要知道,这四部电影的票房总和达到了126亿,占据全年票房排行榜的前四名,且占全年票房的27.3%。头部资源集中化,是如今内地影市的一大特征。据阿里影业旗下互联网宣发平台“灯塔”和凡影联合研究中心最新出炉的《2018暑期档用户洞察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档5部影片票房贡献率高达56%。

《碟中谍6》,向上游去

去年的暑期档,一部《战狼2》足以说明威力。借助着暑期的傲人战绩,阿里影业不仅和北京文化达成战略合作,也一举反超猫眼,成为在线票务平台的龙头老大。而今年的暑期档,连续站对《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从中既可以看出与北京文化、开心麻花等优质内容公司合作带来的“幸运”,也能看出阿里打出优质内容+新基础设施“双轮驱动”的“必然”威力。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眼下,《碟中谍6》踩着暑期的“末班车”上映。从目前来说,上映4天票房破5亿,豆瓣评分8.3分,不仅能成为系列最佳,还有望成为9月前期的领头羊。

早在四年前,阿里影业就和《碟中谍5》达成了合作。此次《碟中谍6》上映前夕,外界普遍心态是担忧居多。没人知道这个系列会不会烂尾?没人知道汤姆·克鲁斯还能不能“宝刀未老”?

但从目前的结果来说,担忧基本转换成了满足。对于背后的阿里影业来说,与四年前的“自己”早已大为不同,在《碟中谍》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次,阿里影业不仅是投资方,还是联合出品方,同时,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为首席营销合作伙伴,在整个电影的引进过程中占据着更大的话语权。

但对于阿里影业这样的互联网影企来说,显然不满足于一部引进片的票房高低,更在乎高票房背后的IP打造。例如去年,阿里影业与斯皮尔伯格公司Amblin Partners合作的《一条狗的使命》,除了破6亿的票房外,对于衍生品的市场拓展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毕竟相比单纯的票房收入,好莱坞70%的电影收入来自于产业链。

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来说,电影产业链的开发与加固尚处于散化状态,需要新的破局者。阿里影业最新上马的《小猪佩奇过大年》显然瞄准的就是这条路。

属于暑期档的百日寓言

暑期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市场趋势成为定局,而想要抓住电影的未来,需要看到新的市场特征。烂片无路可走,好片群雄逐鹿,对于我们观众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片方们,恐怕就是喜忧参半了,还请奋发图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