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苗木追溯要不要強制執行,你如何看?

近年來,農民種植果樹的熱情越來越高,果樹行業也在國內發展迅速。各種各樣的果樹苗木品種如同雨後春筍一般,進入了果農們的視線。但是,在果樹苗木市場上,存在著嚴重的“假苗木”現象。一些不法苗木經銷商以假亂真、以劣充好,給果農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果樹苗木不同於一般的產品,即使是有經驗的果農,也很難憑著肉眼來判斷這一棵幼苗到底是什麼品種的苗木。如果買了假苗木,能真正發現是假苗,也得等到兩三年後了。假果樹苗木對於果農造成的損害是長久且嚴重的。

而目前的果樹行業,無論是官方還是企業都沒有一套完整的方案來解決果樹苗木市場中的“假貨”問題。

果樹苗木追溯要不要強制執行,你如何看?

假苗木到底有誰來監管?如何監管呢?

首先,為什麼果樹苗木難以監管?

假苗木,有好幾種情況。一是完全是假的苗木。比如前些年,有個果農從農村大集上購買的蘋果苗,回去種了兩三年長出來得居然是桃子。這種就屬於完全的假苗木。二是品種不符。比如有果農要買菸富八號蘋果,但經銷商賣得是煙富散。三是帶病苗木。一些苗木經銷商把一些得病的苗木賣給果農,這樣的帶病果樹苗木成活率極低。果農花了錢,費了功夫,到最後一棵結果的苗木也沒有。四是近緣嫁接。一些苗木育種基地為了節約成本,再採用嫁接砧木的時候,選擇得是比較便宜的近緣砧木。比如在蘋果的育苗中,蘋果籽比海棠籽要便宜,部分不法育苗企業就用蘋果籽代替了海棠籽。這樣培育出來的苗木產量低,果樹品質差。

類似這幾種假苗木的情況,僅僅憑果農來自我防範顯然是不夠的。但若是引進監管,對於果樹苗木的監管,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具體手段。

在果樹苗木的銷售中,有中大型企業,也有一些個體經銷商,還有一些普通的果農。普通的果農一般在農村集市上進行苗木的販賣,並沒有任何合法的苗木經銷資質,在這樣的渠道下賣出得苗木,監管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購買得苗木一旦出現問題,連投訴都找不到人。個體經銷商一般是註冊了工商營業執照,但這一類證件的獲取成本太低,門檻更低,賣假苗木的不法份子很容易弄個證,賣假苗木。幾乎和沒有審查差不多。對於一些中大型的苗木企業,也同樣存在著監管的問題。可以說幾乎沒有監管,全憑企業的良心在做事。從育苗到售苗,苗木到底合格還是不合格,到底能不能面向市場銷售,從來沒看到過有相關單位去監管。

果樹苗木追溯要不要強制執行,你如何看?

當然了,這些並不是相關單位的不作為,而是整個苗木市場確實不容易監管。

筆者認為,針對假苗木坑農害農這一現象,除了加大打擊力度外,更要做好一定的防範措施,防患於未然。

第一步,應該將苗木進行商品化,把苗木定義成商品。苗木上市,要按規定貼合格證、商品批號等相關信息。

第二步,苗木銷售主體要取得相關資質。不是說農村大集上賣得苗木就不是好苗木。而是無論是從哪裡銷售苗木,銷售苗木的主體必須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查,取得"苗木經營許可證"等證件。甚至對一些重點苗木企業,要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第三步,要對苗木的品質和育種流程進行追溯監管。也就是說,在苗木商品化的基礎上,強制苗木企業建立果樹苗木的監管追溯平臺,把企業生產種植苗木的每一個環節數據都採集到監管平臺中。這些數據一是給消費者看,二是要用作監管。

類似這樣的平臺,在一些食品企業、藥品企業上已經實踐了很久了,效果可觀。但在果樹苗木上,相關的追溯監管平臺還是一片空白,並沒有企業和相關部門來做這一件事情。

今年,筆者參考食品、藥品等企業上的追溯實踐,提出了“苗木監管追溯平臺”的構建模型,在這裡簡單介紹以供大家參考:

苗木監管追溯平臺,以信息採集為主,旨在明確企業責任,實行苗木監管到人的監管措施。其主要作用一是苗木企業自身用來防偽防串。近年來,一些知名的苗木企業經常被造假冒充,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僅僅靠著品牌的維護和宣傳,很難讓消費者鑑別苗木的真假。苗木防偽系統對苗木企業來說是必要的。所以筆者認為,苗木監管追溯平臺第一要素應該有苗木防偽的功能。具體實現措施,可以參考食品防偽的措施,比如貼“防偽碼”、“產品碼”等措施。

果樹苗木追溯要不要強制執行,你如何看?

除了企業本身的防偽外,苗木監管追溯平臺信息透明化的功能。對於一些苗木培育的環節、苗木售賣的流向等相關信息,平臺應該能清楚、簡單、明瞭的讓果農查到。而且必須有相應的措施保證這些信息的公正性,防止企業本身進行信息作假。

三是苗木監管平臺應該利於相關部門的時時監管。以在蔬菜領域,首溯科技公司研發的聊城農產品質量監管平臺為例,在監管方面該平臺實現了市縣兩級單位共同監管。在果樹苗木的監管過程中,筆者也認為應該實現市縣兩級監管,確保苗木有問題能及時被發現,也確保苗木出現了問題,能立刻問責相關企業。

在2015年,國家頒發的追溯相關文件中,重要產品要在2020年以前納入追溯監管體系,筆者認為果樹苗木也應該納入其中。從農業領域來看,果樹一般生長週期長,投入成本高,一旦果樹苗木出現問題,對果農和整個果樹領域造成的損失都是難以估量的。所以,筆者認為在果樹苗木領域,也應該儘快建立一套完全的“監管和究責”機制,保證廣大果農的利益。

假苗木傷農坑農,僅僅靠事後加大處罰力度是不夠的,加強監管和對苗木企業的管控,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希望苗木市場能儘快走向正規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